第六十四章 赶路
“噗嗤。”宋与乐想到这里,没忍住笑出了声,她家这朵大喇叭花竟然这么幼稚的在吃醋,不过心里却觉得十分的暖,赶忙揉着他的脸赔罪,“哎呀,你别生气了嘛!我错了还不行吗?”
“知错了?”沈晏卿狐疑的盯着她。
“嗯,错了错了!”宋与乐连连点头,捧着沈晏卿的脸,笑呵呵的逗他。
突然空气中隐约传来一丝奇怪的味道。
当即就听见姜承哲大喊,“侯爷,你怎么又把兔子肉烤焦了。”
“啊!”宋与乐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喊,“天呐,我的肉!”
……
一夜就这么折腾过去了,宋与乐终于吃饱喝足已经到了黎明时分,正是困倦的时候,便靠在沈晏卿的怀里睡着了。
迷迷糊糊的感觉有人抱起她回到了车厢里,太阳渐渐升起,车夫继续赶路,颠簸的马车简直要将她的身子骨给弄散架了。
大约又走了一日光景,太阳也不知道藏哪里去了,只剩下密布的乌云。
昨个折腾了一夜,宋与乐正犯困了,怎么也不肯起,突然震耳欲聋的雷声滚滚而来,接着外边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锦州是一个多雨多灾的地方,一个月总要下二十几天的雨,到处都能看到积水,河道里面的水不断的上涨,不知道淹没了多少的房瓦。
宋与乐被这雨折腾的没了睡意,起身把手伸出窗外,倾盆大雨砸在手上,颗颗有豆粒大小有些疼,“早上还艳阳高照,怎么翻过那座山,进入锦州地界,这雨就下个不停了?”
“可能是跟锦州的地貌有关系吧!这里总是阴雨连绵,特别是今年的水患特别严重,这雨已经下了十来天了,丝毫没有要歇一歇的意思,真是苦了锦州的百姓们。”姜承哲眉头紧皱,他是大小从锦州出来的,对于这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以前虽然锦州也总是阴雨连绵,但却不像这次气势汹汹。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宋与乐问道:“怎么了?”
“侯爷,雨太大了,马儿不愿走。”车夫解释道。
“把马拉到一边,找个能稍微避雨的地方歇会吧!”宋与乐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这锦州的情势比她预想的要严峻多了。
天色渐渐的黑了,雨终于减弱了势头,马夫看了看漆黑的天空,又继续启程赶路,终于在次日清晨赶到了锦州。
锦州的别驾叫刘威,出城接驾,将这一众人给迎了进去,担心他们受风寒,赶紧命人端来姜茶。
刘威已经四十多岁了,身材极为纤瘦,脸上深深的黑眼圈,陷下去的眼眶一看就知道已经多夜没有好生休息过了,想必锦州的水患他定是操劳不少。
“侯爷,这天色还早,外面下着雨,到处都是水患十分的危险,不如先行歇息,等天光大明之后再做巡视。”刘威向宋与乐提出建议,“房间我都给备好了,各位只管好好歇息。”
沈晏卿的身子弱,这一路舟车劳顿,他竟然感染了风寒,却强忍着不说,这一进屋子,便喷嚏连连。
刘威赶紧命人去请大夫。
这一顿折腾,一个时辰便过去了,天色已经明朗起来,只不过因为下雨的缘故,视线被雨帘遮拦,可视度并不高。
沈晏卿有大夫开的药,加上别驾刘威安排人悉心照料,便也没宋与乐什么事情,索性便也不睡了,要求刘威赶紧带着她到水患区查看,又吩咐下人带上朝廷拨下来的粮食,还有医用品。
出了城门不到十里,只见遍地都是大水,继续往前走,便直接没过了小腿肚,这雨要是再接着下,只怕这锦州的主城也迟早要被淹没了。
水越来越深,马已经不肯往前走了,宋与乐忙问:“刘别驾,接下来怎么办啊!”
“换小艇。”
所谓小艇,便是小船,犹如一叶扁舟泛在水面上,宋与乐没坐过,心里有些瘆得慌,此时她多想沈晏卿能够陪伴在她的身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真的有些依赖这朵大喇叭花了。
他们撑着小艇来到了一处寺庙,若不是庙门高耸,屹立于一座山头之上,只怕这里也会被大水淹没,让难民连个避难的场所都没有。
这寺庙前有一条大河,河床里的沙石十分厚,导致河床很高,河道变宽,堤坝越建越高却没见效果。
“侯爷,这里便是重灾区了,这座万佛寺是当年先皇命太师主持修建的,为的便是救济穷苦的百姓。平日里万佛寺的香火旺盛,僧侣众多,来往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