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探病
李迢迢清晨在医院又一次醒来,大脑还处于缓冲状态,只过了几秒钟,她又迅速理清了眼前的状况,鼻子也适应了消毒水的味道。她安静地躺在床上,心里快速盘算着钱的问题。是的,依她目前的经济状况,住院很成问题。
这件事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出院。
她的床在最里面,靠窗,很亮堂,她很喜欢。她头尽量往窗口的方向挪,早晨阳光第一个照在她身上,她整个人都是金色的温暖的。
小护士来查房,她问人家:“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你这刚来就要走?没见过你这么着急的,安心住着吧,等医生通知。”
李迢迢挂上点滴,再次躺回去,饿得前胸贴后背,她昨天几乎没吃过东西。然而,听人家说,医院里前一天晚上就要预定第二天的早餐,有人会送过来。现在想吃的话,只能自己走去食堂。
旁边床上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刚做完手术,他女儿陪床在一边,小心伺候。李迢迢醒过来就一直盯着人家看,心里想到几年前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情景对调了过来,换成她躺在病床上。
那人看见李迢迢就这么直挺挺地躺着,从昨天下午躺倒现在,也没人来看过。她自己人到中年,母性最多的时候,想起女儿来,热心道:“还没吃早饭吧,我们这儿包子多,来吃一个。”
按照往常的情况,就算再饿,李迢迢也会拒绝,她是个感情有些凉薄的人,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好意。但是今天,她没有。她接过对方递来的包子,皮很厚,咬下去,还是肉馅的,除了热气腾腾,没别的优点。
有了这个包子打头,那老奶奶也转过头来,和李迢迢攀谈起来。住院无聊,全靠病友之间交流解闷了。
“小姑娘,多大啦?你家人呢?怎么没来看你。”
李迢迢笑笑,说道:“我在这里上大学呢,家人不在身边。”
一句话引到了大学的话题上,很套路的问答。老奶奶问她是哪个大学的,她说是A大,接着就是各种惊讶和夸赞,然后老奶奶的女儿就向她打听家教,几乎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这种反应,中国的教育历来如此。
聊着聊着就到了中午,吴诗怡和石富华带着外卖赶来了,三个人在医院里一起埋头吃着肯德基,丝毫没有觉得不妥。
旁边的老奶奶和她的女儿都觉得匪夷所思:“你这生着病呢,怎么还吃这种东西?不健康的,热腾腾的饭菜最好了,养人。”
吴诗怡很尴尬,这是她买的。
李迢迢笑着认错:“奶奶,没办法,我太喜欢吃这个啦,下次一定改过来。”
“哎呀,你们这些小年轻,就喜欢吃外国人的东西,我家孙子也爱吃这个,我就不喜欢吃……”
不管她说什么,李迢迢都全盘接收。年代所带来的鸿沟是没办法跨越的,只能一方迁就另一方。
吴诗怡有些过意不去:“迢迢,我一时也没考虑到,你这住着院呢。阿华田,你怎么不提醒我。”
她转头看着石富华,石富华一脸无辜:“我哪知道啊,原来住院还不能吃这个。”
李迢迢认真地说:“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生病了不能吃肯德基。”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昨天万里问我你在哪里,我可没告诉他哦。”吴诗怡向李迢迢邀功。
“为什么不能说啊?”石富华惊讶道。
两人一齐转头看向她,迎着两道犀利的目光,石富华硬着头皮吞吞吐吐道:“我不知道你们还有这个约定啊,昨天晚上有个朋友发微信问我你住院的事情,我全告诉他了。”
“男的女的?”两人异口同声。
“说!”
“男的。”
“是哪个院的?我们认识吗?”李迢迢问道。
“高不高?帅不帅?有钱吗?”吴诗怡问道。
石富华:“……”
她被逼着盘问了好久,两人终于放过了她,最后还被总结成一句话:“见色忘义!”
“我要是知道还有这回事,打死我也不说!”
“不过这可怎么办啊,迢迢,不碍事儿吧。”
李迢迢无所谓道:“说就说了呗。”反正万里已经知道了她的情况,也备受了良心的煎熬,她想要的效果全都达到了。
两人没呆多久,下午还有课,就先走了。
李迢迢静静地倚在床上,翻书,她让吴诗怡给她带的枕边书《追风筝的人》。里面有一句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