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此时,南山上,张角一张银票一张银票的数钱,每数一张,就发出一声怪笑,像极了某性格奇怪的守财奴。
“看你那德行。”王涛呵呵笑道:“这才多少钱!等咱们的煤炉卖到更远的地方,钱多到你不敢想!”
张角哈哈一笑,将银票小心翼翼的收进盒子里。
“你王秀才见过这么多钱,道爷我可没见过!道爷我要是有这么多钱,早就招兵买马打上洛阳了!”
王涛想了想:“打洛阳还差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虽然一直啃老本,但现在还是有实力的,不能贸然进攻。”
“先赚钱吧!赚到一定程度,势力自然就有了!”
……
之后不过几天时间,王涛的煤炉卖到了整个颍川郡,甚至卖到了颍川郡旁边的大梁郡。
大量的财富被聚拢在王涛手里,王涛一下子富得流油!
一时之间,各地豪绅都开始研究煤炉。
各地豪绅们通过各种渠道,花费很大力气搞来煤炉之后,让工匠们研究一番,发觉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不过是在普通炉子上加了一根烟囱,把煤矿燃烧产生的毒气排出了房间。
对煤炉研究最多的,不是豪绅,而是郡守!
郡守花费了极大代价,把煤炉造出来之后,很快明白几个道理。
“会造煤炉,但是没有煤,依然不能取暖。”
“想要买煤,只能去找那天池县南山上的王秀才。”
“最最关键的一点——必须买煤炉,才卖煤给你,把煤炉和煤矿的销售绑死了,赚的盆满钵满!”
“我治下何时出了这么一号天才人物?”
身边的幕僚提醒道:
“近两天,南山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蜂窝煤’,蜂窝煤虽然价钱小贵,但是味道小,燃烧时间长,关键是真的非常暖和!”
郡守当时就开口道:“我明白了,王涛其实并不是想卖煤炉,煤炉是一次性买卖,做不长久。”
“可那蜂窝煤,却是每天每家每户都要燃烧,是可以传子传孙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