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宋末不偏安 > 第7章场景模拟启动

第7章场景模拟启动

陛下的知遇之恩,希望可以为陛下的盛德大业再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然臣已经年老力衰,恐怕不能久事于陛下身前了。”

此时尝尽人情冷暖的王安石,一心只想为新法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王安石还劝谏对吕惠卿愈加不满的神宗,“陛下对于吕惠卿这样国家需要依仗的重要人才,不应该过分的苛求责难其过错,这会导致他们不安于本职工作,于社稷无益,望陛下三思。”

早想取代王安石成为新党魁首的吕惠卿对此并不领情,反而每次上朝都频频指责王安石,神宗总为之辩护,吕惠卿气不过,脱口而出道:

“陛下多次下谕让臣好生辅助安石,只是不知道臣这个参知政事,究竟是参知王安石的政事呢,还是参知陛下的政事呢?”

这话就有点逾矩了,神宗一听就更加忍不住自己的怒火了,“王安石的事,就是朕的事,你满意了吗?”

君臣不欢而散,王安石不置一言,沉默而退。

这年的七月,朝堂上下都纷纷弹劾吕惠卿,终是墙头草邓绾再次发动了背刺,坐实了吕惠卿兄弟假公济私、借新法之名强取豪夺,得钱五百万的罪名。

此案震惊朝野上下,是变法以来最大的一桩以权谋私案,且事情涉及朝廷的副相、推行新法的主将,再一次严重打击了百姓、群臣甚至神宗对于新法的信任。

之后,神宗将新党的中坚力量全部贬谪出中央,王安石身边再无一人可堪为用,君臣之间的信任已再不复往初。王安石先后被曾布、吕惠卿背刺,失信于神宗,自是也心生退意。

直到熙宁九年六月,正准备递辞表的王安石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打击。

垂拱殿内,神宗丢给被急诏入宫的王安石一封奏折,是吕惠卿的。尽管此时的王安石预料到可能有大事发生,可看完奏折内容,依然惊魂失色,难以置信。

数十页之长的奏书言之切切,直指王安石父子“弄权矫令,欺君罔上”。罗列了证据证明王安石之子王雱为了串通他人诬陷吕惠卿,私下里偷取了宋神宗的御批作为定罪依据,准备借此严惩吕惠卿。

王安石虽敢五雷轰顶,手脚冰冷,还是主动担下罪责,再次请辞。此时的他再也没有初为相时的意气风发,只有为人父,为人臣所不能言之痛。

神宗最后还是原谅了王安石父子,并未追究过错,但二人心里都明白,这个坎在君臣之间是过不去了。

王雱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执拗与偏执,将吕惠卿恨之入骨,于是伙同王安石门客制作了这个计划,可惜其中一个环节被吕惠卿的人看出来了,然后直接上书神宗,反制于人。

王雱因弄巧成拙,心愧难当,抑郁成疾,一个多月后就去世了。

王安石自此更加心灰意冷,多次乞求罢官,神宗皆不允,最后于十月双方耐心达到极点的时候,王安石才得以顺利辞官归隐江宁。

这时的王安石,已没有了“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的豪气冲云,敢与天下悠悠之口为敌的拗相,只是一个晚年丧子的老人,日记最后只写下了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册日记应该属于王安石日记的最后一册,赵明诚这次是用旁观者的身份,一直见证了这位一生为宋帝国革故鼎新的迟暮老人最后一段朝堂之旅,也算感慨颇多。

s:贴一个党争中的小故事:司马光推翻新法的时候,很激进的要求全国五天之内废除募役法,而此时新法已经用了十多年,所以当时各地方官员都没有完成,只有蔡京做到了,虽然他是个奸臣,但这个执行力真的冠绝当时的北宋了,无怪乎新旧两党谁执政,他都能得到重用,然后一直往上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