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宋末不偏安 > 宋代亲属间称谓全网最全

宋代亲属间称谓全网最全

一、对长辈的称谓

一)对父系亲属的称谓

1对父亲的称谓

笔记中关于父亲的称谓词语很多,主要有“父”、“豪父”、“翁”、“亲”、“大人”、“先父”、“先公”、“爹”等。

此外,对所有父辈男性直系亲属,即父亲的兄弟,皆可称“父”,“诸父”指父亲的所有兄弟并包括父亲在内。“二父”:指父亲与叔父。

对父亲的尊称主要有“翁”、“大人”等。“

“亲”借代为父母合称,亦可偏指父或母,宋人笔记中经常用来偏指父亲。

“爹”是产生较早的对父亲的方言称谓,带有浓厚的方言口语色彩。这一称谓在宋代方言口语中己经广泛应用。此外,宋诗还出现了重叠形式“爹爹”。在宋代的其他笔记作品中,收录的关于父亲的方言称谓词语有西北方言“老子”、“老儿”,江州方言“大老”,蜀言“波”等。

对已故父亲的称谓多由“先”为修饰性语素构成,“先”是对己故者的尊称。主要有:“先父”、“先人”、“先公”、“先君”、“先臣”等。其中,“先臣”用于臣子在国君面前称呼己故的父亲,因笔记作者多出身于仕宦之家,故这一称谓比较多见。

2对祖父的称谓

祖父,即父之父,笔记中出现的对祖父的称谓有“祖”、“祖父”、“大父”、“翁翁”、“太翁”等5个。

“祖”是一个自古及今关于祖父的最常用的单音节称谓词,产生于上古时期,在宋人笔记中经常出现,书面语与口语中通用。

复音词“祖父”产生于上古时期,后代长期使用,并沿用至现代汉语书面语中。

“大父”义同“祖父”。这一称谓也产生于上古时期,宋代仍然沿用。

对己故祖父的称谓多由“先”对祖父的称谓构成,有“先大父”、“先祖”。

此外,宋诗中还出现了“翁翁”、“太翁”等对祖父的称谓词语。

3关于祖母的称谓

笔记中对父之母的称谓较少,只有“祖母”一个,这也是一个最常用的称谓。宋代其他文献中的“婆婆”、“祖婆”亦是当时常用的对祖母的称谓。

4对曾祖父的称谓

曾祖父是祖父的父亲,笔记中表示此意义的称谓词语有两个:“曾祖”、“曾大父”。

5对其他父系先祖的称谓

“祖”仍是表示祖先的常用词。

对祖先的称谓词语有:“祖宗”、“远祖”、“始祖”、“鼻祖”等。

此外,以数字+“世祖”:表示由己身上数几辈的男性直系祖先。

以“叔(伯)”+“祖”,表示男性直系长辈的哥哥或弟弟,如:惟十七伯曾祖,仕至远郡守,余不过县令而已。

以祖”“姑”,表示女性父系长辈,如:于今上为曾祖姑。

“高祖父”,指曾祖父的父亲,“高”表示宗亲辈分最上。

6对父之兄弟姐妹的称谓

伯父”这一称谓至今仍在使用,是对父之兄的一个最基本的称谓。这一称谓前可以加上数字表示排行,如:“三十九伯父”。

其他父之兄的称谓还有:“伯氏”、“从伯”。其中“从伯”是对父亲堂兄的称谓。

父之弟为“叔父”或“季父”。其他的用法和父之兄相同。

“叔”前可以加上表示女系亲属关系的“表”,表示父亲的表弟,

还可以在这一称谓前加上封号等指明具体称谓对象,如:“滕叔”,称其叔滕王李元婴。

对父亲的姊妹的称谓有“姑”,对姑母的配偶的称谓“姑婿”与对伯父的配偶的称谓“伯母。

二)对母系亲属的称谓

母系亲属称谓,指以母系血缘关系区分的亲属称谓,包括:

1对母亲的称谓

老母:称呼年老的母亲。“慈母”:慈爱的母亲,是对母亲的美称。“贤母”:贤德的母亲。“生母”:指生身之母。“前母”“亡母”“先妣”“先夫人”:称己故的母亲。“继母”:称父亲续娶的妻子。

“妈”是隋唐以后出现的口语称谓词,这一称谓是由“母”音转而来的,宋代广泛使用。洪迈《夷坚志》等文献中还出现了重叠形式“妈妈”。

太夫人用来尊称仕宦者的母亲。

“庶母”“知婆”,对父之妾的称谓,前者较为正式。

2对母之父的称谓

“外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