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宋末不偏安 > 第68章一波三折的使辽案

第68章一波三折的使辽案

五月七日,蹇序辰案又起重大变化,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蹇序辰前一年使辽的生辰使,也就是被曾布与赵煦独对时指为章惇党人的范镗,竟然也向赵煦上书要翻供。

范镗不承认自己曾经拜受失礼,这就导致蹇序辰为自己失仪所找的先例借口再也站不住脚。

这范镗看似是为自己翻案,实则是要坐实蹇序辰的罪名,只是这代价未免有点大,临结案翻供其实也把自己置于险境,这是强行一换一。

趁着赵煦被一连串的翻供搞的有点懵的时候,曾布又借独对的机会对赵煦说:“臣昨日曾奏,章惇主范镗,蔡卞主蹇序辰,信不虚也。”

可这时候尽快解决这个案子才是关键,赵煦派宦官马宥对蹇序辰与范镗这两批使团进行重新审理。

五月八日,从宦官马宥那里了解到审讯一线情况后,赵煦顺势将制勘官从周鼎与左肤等人换成录问官安淳。

但是这个变动在朝堂上遭到了曾布与章淳的强烈反对,二人都提出安淳与蹇序辰有旧,必须要有一言官在旁监督并参与审理。

而当时的言官也就只有左司谏陈次升和右正言邹浩,但是不巧的是二人都曾上书批判蹇序辰在给元祐诸臣的定罪上有太重的私心。

于是赵煦只能另做它选,一开始中意出使归来的郭知章,被蔡卞反对,宰辅们争执一番后最后还是选了赵挺之。

可怜赵父出使回来,先是去大理寺诏狱里转了一圈,出来后,赵父按照旧例在家准备休息几日再上朝的。

结果仅仅才过去一天,赵父又被赵煦征召去干活。这个使辽案的案情不仅复杂,还涉及到朝堂之间的党争。

但赵挺之还是很有智慧的,与安淳商议一番后,决定先将涉案人员切割,先易后难处理这个棘手的案件。

于是当天,就对没有翻供,不存在争议的时彦、曹胫、林邵、张宗禼、王诏、曹曚等人进行量罪判罚。

等这些人处理完,赵挺之与安淳才来啃硬骨头,经过几轮高强度的审讯,范镗及其副使向縡终于还是认罪了。

可是蹇序辰还是把这两人难住了,打死不认账,一直拿有前例企图搪塞过去。

在其副使李嗣徽扛不住审讯已经认罪的情况下,蹇序辰却经过五次高强度的连续审问也并未招供,这让赵挺之二人有点无可奈何。

蹇序辰其实也是苦苦支撑,他唯一的信念就是自己得罪人太多,一旦坐实就要外派到地方,到时候弹劾他的奏章估计会如雪花一样飞来。

可他也知道自己早晚还是会定罪,唯一的变数就是蔡卞是否肯尽全力救他,所以在一切未明了的时候,蹇序辰绝对不会先一步认罪。

由于赵煦催的急,赵挺之与安淳二人便先以其他人的证词及相关文书证物将蹇序辰定案,勉强把这个案件审理完。

赵父这边紧锣密鼓、连续不断的审问,赵明诚倒是在汴京度过了风轻云淡的几天。

因为汴京日报那边有了李廌,赵明诚白天在太学摸摸鱼,晚上回家练练书法绘画,每天的小日子过得是舒适又惬意。

令赵明诚感到奇怪的就是,期间潘意竟然再也没有来继续找麻烦,倒是汴京日报在李廌的主导下又迎来了一次发展。

在经过编辑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后,李廌很快就协调好工作,对报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对各版块进行细化,每个版块下面分为好几块小栏目,便于读者根据刊载文章所处的栏目更加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

然后是一些版块的调撤,主要是把万国志去掉,将辩论板块与策论板块优化了。

辩论板块开始更关注实际的问题,如黄河应该如何治理,科举该不该恢复诗赋的相关内容等等,而不是对大部分百姓来说比较虚的经义问题。

这个改变最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让还未分胜负的蜀学与洛学之争总算告一段落。

赵明诚对这项改动最是肯定,随着辩论板块话题的不断延伸,不仅仅会给汴京日报带来更大更多的话题热度,也会激发各行各业独立思考的思潮。

策论板块则也一样,不再以科举的标准选择那种辞藻、层次好的“空心文”刊载,而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种标准去选择。

为了让改动更有说服力,李廌把自己的《兵法奇正论》、《将才论》、《将主论》、《慎兵论》等四篇兵论放一起进行刊载,给以后要投稿的人打个样。

李廌在《兵法奇正论》认为,用兵之术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