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宋末不偏安 > 第87章开封府信访机制诞生

第87章开封府信访机制诞生

汴京城除了御道、马行街等主要道路是石板路外,大多数街巷都是土路,所以街道司每天都要沿街洒上不少的水,防止车马过后,灰尘铺天盖地而起。

经过一夜的暴雨,汴京路内的道路已经泥泞不堪,寻常的鞋子并不适合此时的情况,于是赵明诚在门房处穿上水履,也就是木屐,出门去往太学,走起路来不时会发出吱吱的响声。

木屐这种两齿木底鞋,因为特殊的构造,以至于非常适合在雨天的泥地里行走,所以很受宋人的欢迎,是下雨的必备出门足具。

像赵父,属于朝廷大员,有皇家特发的珍贵足具,牛皮水履,这种鞋子由牛皮缝制鞋面,鞋底是一层木板,反面用铁包裹木板,镶嵌上铁钉。

这种牛皮水履确实防潮防雨,但是穿起来异常沉重,每走一步都非常费力,显得有些华而不实。

因此这种鞋也只是作为朝廷赏赐,基本没有官员会跟自己过不去穿这个上街,赵父早上也是穿的木屐出门。

撑着油纸伞,天下还在稀稀拉拉的下着些微小雨,但此时的汴京却活力不减,尤其是两边食铺、酒肆与茶坊,生意还是一样的兴隆。

此时的坊间巷尾谈论的却不是这糟糕的天气,而是汴京日报今日版面刊载的一则重磅消息,开封府尹晏几道竟然为昨日群情激愤议论不休的汴河水患所存在的问题向汴京百姓道歉了!

晏几道的道歉声明,是被赵明诚放在了汴京日报的头版头条上,非常醒目,早已形成阅读早报习惯的汴京市民自然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则消息。

这可在汴京百姓当中炸开了锅,要知道民与官在北宋可是身份悬殊的两个等阶,做的不好的官员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作孽,可百姓除了因天灾人祸需要逃难外是基本不会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去往他乡的。

所以遇到那些不好的官员时,百姓也只能自认倒霉,尽量忍受,最多私下里抱怨几句,要他们去告官那是万万不敢的,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因此看到这个新上任的开封府尹面对汴河水患问题,态度如此诚恳,不惜折节向他们这些泥腿子们道歉,一时之间百姓竟然无一人苛责于晏几道,即使是汴河两岸深受水患之害的百姓也都是以称赞为主。

而晏几道也不仅仅是向汴京民众致歉,结合赵明诚给他的意见,晏几道还向百姓承诺,半月内一定解决所有汴河沿岸的护栏问题,也欢迎百姓进行监督。

同时,晏几道还举一反三,表示开封府内其他河道湖泊存在安全隐患的也会一并处理,希望对此有发现的民众可以写匿名信投于汴京日报编辑部外新设的信访箱。

晏几道还强调,汴河水患不仅需要官府的努力,同时民众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希望民众不要再侵占汴河两岸的河堤街道用于其他用途,水患无情人有情,与诸君共勉。

接着为了让民众清楚开封府衙的汴河管理范畴,晏几道还特意把所有参与汴河管理的衙署以及职责范围一一说明清楚,减少民众的错误投递。

此举是赵明诚让晏几道加的,不仅仅是方便民众了解汴河的各项职司划分,更重要的是让官家、让群臣、让汴京悠悠百姓知道,如若汴河水患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究竟是谁的锅,省的在朝堂争吵互相推诿。

而赵明诚当然也有另一种考量,眼下信访渠道刚刚成立,若是一下子放开了太多,以编辑部现在的人手,估计到时候汴京日报的内容都得搁置了来处理这些信访件,赵明诚在没有招到更多人手前,肯定得压缩信访的范围。

最后,晏几道在声明中还向汴京民众宣布,与汴京日报合作试运行信访机制,即民众可以在编辑部外的信访箱里投递信件,由汴京日报筛选后转交给开封府尹晏几道。

至于信访箱目前接受的内容范围,如民众对开封府治理汴河水患有好的可行意见,或者汴河上还存在哪些汴京日报没涉足的问题,等等这些关于汴河的,且属于开封府衙管辖范围的,民众都可以通过信访渠道经由汴京日报匿名向晏几道进行反馈,而不必上开封府求见日理万机的晏几道。

世人都知道“官府门前两张口,有理无理莫进来。”所以民众有问题或者发现问题,并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官府,根本不能发挥民众的主观积极性,这对于市民管理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伤。

而将这种举报倾诉窗口放在汴京日报而不是官府衙门,民众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再加上是匿名信件,民众自然就会愿意倾诉。

这也是赵明诚与晏几道协商的结果,现如今开封府的管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