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遇刺的谢绾还有一些同情,所以并未允许拿破仑进攻鲁尔堡的计划。
但拿破仑作为宿将,当然比玛丽女王和政客安培更明白战争时内部稳定的重要性。在数次沟通无果之后,他决定绕开巴黎,抢在路德维希出兵莱茵地区之前,找借口挑起与鲁尔堡的战争。
于是在鲁尔区边境线上,连续几天发生士兵斗殴和挑衅事件。
谢绾从发动对科隆的偷袭到现在,已经拖了差不多四个月时间。但柏林方面还没有发兵来莱茵地区,而鲁尔军只剩下三千人不到的军队,这让谢绾面对法军挑衅毫无底气。考虑再三,谢绾让毛奇按兵不动,对于所有边衅都视而不见,如果对方太过分,就干脆让士兵放弃边界。
拿破仑见鲁尔军主动退缩,完全不似之前那个敢偷袭科隆的小强军,冷静的令人意外,由此断定谢绾一定回到了鲁尔堡并控制了军队,更是迫切想进攻鲁尔堡。
这期间,奥斯瓦尔德带着路德维希的密信返回了鲁尔堡,并在鲁尔军军营中转交给谢绾。
路德维希在信中明确的表示,自己理解谢绾的做法,但为了谢绾能够顺利的保全鲁尔区,必须假戏真做,所以并未对柏林朝廷透露此事,导致后来普鲁士舆论抨击谢绾,战后会还他名誉。
另外谈及即将发兵莱茵地区,希望谢绾想办法削弱一些法军的实力。
看到路德维希的回信,谢绾若有所思。
在6月中旬的一个深夜,鲁尔区哈根边境法军镇守的一侧,哨所突然被不明人士攻击,士兵被杀。法军一个师约一万余人在不宣战的情况下,以报仇为借口,攻击了鲁尔军哨所,并迅速占领了哈根。鲁尔军在毛奇的命令下,一枪不发就放弃了哈根,退守多特蒙德。这让法军更为猖狂,干脆继续向多特蒙德进发。谢绾通过毛奇,命令鲁尔区的媒体,只要法军不损害市民利益,对此一声不吭。
法军在鲁尔一步步推进,鲁尔军一步步撤退,双方似乎有种古怪的默契。
7月初,路德维希的十一万新军中的八万借道奥尔登堡,胁迫拿骚、黑森投降后,进入莱茵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