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商议妥当,沈兴飘然回到了小林寺,继续装扮乖宝宝,然后暗地里去了张玖阳的僧房,找到他的账本,偷偷的在里面撕下两页纸张。
南北朝的时候,纸是有的,而且还能够写字,只是纸的质量不过关,也不易保存,因此很少人用纸来书写重要的数据,或者是写书法。
因此,此时的纸张能用来记载一些简单的文字和数据,只是它的价格依然不菲,只是比竹简要方便,然后比丝绢布又要便宜许多。
开饭店看着似乎很简单,但是其实很琐碎,请人、工具、场地、布置,物资,一样也不能缺少。
在后世开小饭馆,请人一般是厨师,或者说配菜,服务员大多是自己家人,有的时候连厨师也是自家人,一家人开一个小饭馆。
只是在张明玉这里,考虑到她没有什么经验,经费和条件限制,初期最主要还是搭出一个架子,请个健妇,帮着烧火或者上菜,暂时就可以了。
工具方面,冰箱、消毒柜这些自然没有,需要准备的是菜刀、铁锅、木甑,然后是柴火。
沈兴对小林寺的那把竹刀深恶痛绝,菜刀自不能少,只是不知道铁锅好不好搞,因为这需要起范、出模,如果实在不行,他觉得继续使用陶釜也是可以,只是柴火费的多一些,锅不容易热。
至于木甑,沈兴做梦都能梦出它的样子来,木制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价格并不贵,画上图纸送到木匠手里,然后讲解几句就可以了。
场地方面只能寻租,好的位置不少,但是繁华的地段不多,寻一个不是太偏的位置即可,装修方面只能暂时简陋,要是真的像周记那样搞装修,想必把小林寺弄的倾家荡产也不一定能办到。
义兴周氏是江东数一数二的大豪,与吴兴沈氏同时兴起,后来虽然败落,但是远远不是小林寺这样的小寺小庙可以比拟。
先把需要办理的事情和注意事项例出来以后,画上序号,用线连接在起来,这就成了最简单的项目管理图。
再把觉得需要自己出面,或者和张明玉一起出面办理的事项挑出来,沈兴画了一张草图,当天就找了一个匠人订制木甑,预付的资金是那天化缘得来的七八个铜钱。
接着,那就是打听人手,以及踩点,看看哪里的位置适合,能够出租,价格适中,或者说他们能够接受。
然后,就等着钱了。
曼首店每旬会帐一次,兰婶把店里的铜钱送过来,但是计算总账则选择在每个月月底,或者是月初。
这日月初,兰婶前来会帐,与张玖阳当面把铜钱点过,确认之后,带着儿子小恪娉娉婷婷的走了。
然后,张玖阳把钱又数了一遍,过后打开箱柜,拿出一个小袋子将钱装了进去,再次确认数量,做好标记,确定袋子里的铜钱与账本上的数字相符。
做完这些之后,他拿出一个木筒,木筒里装着许多小小的木棍子,细细的像火柴杆一样,长有三寸,在几案上摆开,对着账本一一算了起来。
他需要将当月小林寺的开支、曼首店的收入及支出,民众的香油钱和信施计算出来,结出一个总数,然后与箱柜里的铜钱对上数目,僧净几乎每个月都要确认一回。
不知何时,张明玉摸了进来,看着父亲摆算筹。
初时,张明玉看的津津有味,觉得有些稀奇,耐心的等着父亲计算,只是时间稍长,张玖阳算了半天也还没有算好,她的耐心就没有了,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对不对,爸,你又摆错了,必须重来,重新再算一遍。”张明玉急的上火,直接凑到父亲身前,往张玖阳身边挤。
“爸,让我来吧,看着你算数我心里着急!”
张明玉不由分说,伸手就抢下张玖阳手里的毛笔,然后又想抢父亲手里的账本。
张玖阳听到声音先是一愣,接着面色就变得缓和,和蔼的看着张明玉,眼神里尽是宠爱。
“吾的女儿,我不是让汝菜田里去了吗,怎的在此?”张玖阳先问,接着又劝道:“住持慈悲,是个好人,让吾等得此寄活,然吾等不能不识进退,……”
张玖阳耐心的劝着张明玉,只是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张明玉拿着毛笔往账本上画,顿时把他惊的魂飞体外,一把伸出手挡着张明玉,不让她落笔。
“明玉,你怎的如此莽撞,焉能不知这纸张不菲,价格昂贵,肆意妄为?速去,速去,休得任性!”张玖阳追赶女儿,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和蔼。
张明玉撇撇嘴,扔下毛笔,转身就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