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根本撼动不了。”
可小木并没停止,脖子上青筋都出现了,陶碗真的有动静了。
原来小木并不是掀起来,而是逆时针转了起来,只听“咔嚓”的机械齿轮声,大麻他们见状赶紧过去帮忙,只是转了一刻转度“咔嚓”的一下,小木示意我们停下。
小木拿过一把手电筒照了起来,我看到碗内出现蒙蒙青色的倒影,而看着很熟悉,这不就是那个镜像风水殿吗?这里怎么可能看到?
刘三眼大叫道:“我靠,这碗不会是监视系统吧?能监视墓里其他地方,这也太黑科技了。”
他这么一叫嚷,还真有些意思,可这特么到底怎么做到的?难道是文明发展分支点出现不同的路?就是说我们走的是科技文明,古代出现过另一条类似的路,只是落寞了?
为了证明,我们继续转动陶碗,当又转了一个刻度卡住后,碗里的倒影出现了条一条回廊的景象,画面是一条螺旋状的墓道,应该就是罗今说的多枷路,也就是三十五年前那批人进入的在方。
我们一下子来了兴致,这可是好东西啊,说不准它就能看出哪能平安出去了呢。
我们卖力的转了起来,只是谁都没注意到,每转一刻度,三世铜棺就下沉一截,我们从陶碗里看到了镜像风水墓的正反两面,轮回殿,多枷路。
不知不觉那三世铜棺全沉入地底了。
无知无觉的我们再次转动陶碗时,“砰”的一声巨响,整个祭坛都震动了一下,惊慌之下,我们赶紧停止,四顾张望。
一阵阵机械声发出令人刺耳的声响,只见震动之下的祭坛四面弹出青铜栏,足有两米多高,上面刻满了刘三眼所说的鬼母文,根根都有手臂粗。
“不好!快离开祭坛。”罗小姐大叫了一声,我们正想翻过青铜栏时,整个祭坛兀突的往下沉。
“我靠,这下死翘翘了。”也不知谁喊了一句,慌乱中的我们抱成一团。
还好下降并没多深,祭坛受到阻力,着力后往上弹了一下,把我们弹得人仰马翻。
等我们定神后发现,这下面果然是个巨大的墓葬群,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正中央。
整个墓葬群呈一个圆形,而我们并非是到达了墓室底部,而是祭坛掉落在一根巨大石柱顶端,四周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这显然是设计好了,祭坛掉落下来刚才能落在石柱上。
“天啊,这是五行三十三重天,竟然真有传说中的东西!”一向淡定的罗今发出感叹,震撼得一脸不可思议。
“什么是五行三十三重天?”我感到疑惑,这里除了罗今和一向处变不惊小木外,所有人都一脸的迷茫。
罗今一边打量一边说:“大家知道五行学说吧,最早的五行学说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然后从这五种变化中才简化成金木水火土,继而出现相生相克之说。”
“你们看,我们身处圆中心,即是起点也是终点,从上往下看,每隔一断距离就有桥栏通向山壁,这桥栏应该就是八卦桥了,我们脚下这根石柱应该是往生道。”
“你们看到没有,山壁上凿了很多孔,那是棺葬坑,古籍记载,三十三重天是有大功绩之人才能入葬的,越往下表明功绩越大,是能超脱轮回之苦,枯骨重生的,实现真正的长生不老。”
我照了照,这里离岸边大概有二十几米,山壁上隐约能见到模糊的棺,是在山壁上凿开的洞里存放着。
那些棺摆放的位置跟现代楼层一样,有规律性的整齐凿开,每层之间相隔两三米,中间都是光溜溜凿平了,也不知那些棺材当初是怎样放进去的。
并不是每个空巢里都有棺材,上面的比较秘籍,视线能看到的好像越往下空置越多。
刘三眼兴奋的叫道:“你们看那些棺是不是没开过?我先过去瞧瞧有什么好东西。”
说完往腰间插了把兵工铲,小心翼翼的踏上了吊桥。
这吊桥非常窄,半米都不到,上面铺着青石板,每块长短都一样,差不多五十厘米,刘三眼试探性用力跺了几脚,很结实,承受正常人重量应该没问题。
刘三眼试了试,觉得没问题后,提了提裤腰打算正式上路了,却被小木一把拉住了。
“干嘛?”刘三眼疑惑的看着小木。
小木不吱声,从祭坛边缘敲下几片石块,掂量了几下,朝石板扔去。
他扔得极准,每块石子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