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的地方粮食产量正常,不过由于一条鞭法的执行,这些粮食都掌握在了地主和富商手中,这些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粮食价格是一日日的攀升,地方官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粮食卖总好过没的卖,若不让粮商涨价,他们把粮食拉到别处去卖,那么也就乱了套了,百姓是叫苦不迭,地方官却还得看粮商脸色行事,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这些奸商对军粮倒还是卖得平常价,一来地方官借了军粮,说的话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作用,二来这些粮商也不太敢得罪了军队,毕竟靠近边陲,还得指着军队戍边守关,若是出了岔子,他们这些富户首先旧的第一个遭殃,这些粗浅道理他们也是明白一二,所以对军粮始终不敢乱涨价,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
赵把总带着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地方,早有府衙派来的衙役带路,来到城东一处颇大的场地前,这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等着拉粮,有军有民,各分一边。
刚才进城的时候,韩元恺偷偷看过了,城门边的砖墙上仍然张贴着自己的海捕文书,只不过自己如今乔了装,加上军士们走了好几天的路,又不太去看那些文书,守城的军士也不会一个个的盘查,是以得意安然无恙的进了城。
以为时间很赶,来的路上就花费了六天时间,回去拉满了粮食只会更慢,若是再碰上恶劣的暴雪天,只会更慢,所以赵把总也不敢多耽搁片刻,虽然他也很想在城中好好歇息一晚,但如今他也只能抢着把粮拉回去,他心里可清楚的很,有不少人正等着瞧自己笑话。
因为来的时候已经中午,前头有好几队人在等着,点数对账的也要花上不少时间,来来往往的好不热闹。中午又没有吃饭,加上前些日子才发了饷银,大伙都有些蠢蠢欲动,赵把总也知道手底下这些大头兵的心思,见也确实一时半会轮不到,便分了一半人先去吃饭,等另一半回来剩下的再出去。
有齐老大照应着,韩元恺和大虎两人也都得以先行去吃饭,其实说是去吃饭,实际去做什么,大伙心里也都有数,吩咐嚷嚷着让快些,莫只顾自己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