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上告也是无用,文官们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没人吃罪得起。
虽有祖制,然而御史会上报,不管百姓死活,逼反百姓,以获军功,养寇自重。
加上朝堂最近大力肃清阉党,在此关头,简直人人自危,谁敢阻挠有清流之名的地方文官赈济灾民?是以军粮方才出现这般捉襟见肘的局面。
然而,即使借用了军粮救济灾民,却也只是杯水车薪,还是有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早早就上书,却久久得不到朝廷回应,更别说有谁会押运粮草来赈济灾民。
幸而并非整个陕西都发生大旱,还是有不少的地方粮食产量正常,不过由于一条鞭法的执行,这些粮食都掌握在了地主和富商手中,这些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粮食价格是一日日的攀升,地方官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粮食卖总好过没的卖,若不让粮商涨价,他们把粮食拉到别处去卖,那么也就乱了套了,百姓是叫苦不迭,地方官还得看粮商脸色行事,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这些奸商对军粮倒还是卖得平常价,一来地方官借了军粮,说的话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作用,二来这些粮商也不太敢得罪了军队,毕竟靠近边陲,还得指着军队戍边守关,若是出了岔子,他们这些富户首先旧的第一个遭殃,这些粗浅道理他们也是明白一二,所以对军粮始终不敢乱涨价,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
赵志用带着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地方,早有府衙派来的衙役带路,来到城东一处颇大的场地前,这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等着拉粮,有军有商,各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