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生宣与熟宣之别
“墨山书院?”苗若兰琢磨着这四个字,表情越发的古怪起来。
薛红衣瞧出了不对,忍不住问:“怎么了?墨山书院有问题么?”
苗若兰叹了口气:“一言难尽,那地方我管不了,还是去找蒋佑晨吧。”
三人一同往刘府走,路上苗若兰将墨山书院好好的跟薛红衣介绍了一遍。
墨山书院别看名声不显,但其实算得上世家书院,在里面上学的都是世家和京都官员的子弟。他们那些人拉帮结派,调皮捣蛋,胆大包天,什么都敢做。别说是京城百姓了,就连京中不少官员都不敢随意招惹他们。
苗若兰曾女伴男装混在墨山书院读过几月书,但后来实在是受不了那些公子哥的胡作非为,主动退了学。
她曾发誓,这辈子都不再踏入磨山书院的十米之内!
想着墨山书院那群人的行事作风,有任何传言都是正常不过的。
“既然这样,那蒋大人是不是也很为难?”薛红衣有些顾虑道,毕竟听苗若兰这么一说,她越发的不安了。流言是从墨山书院传出来,那些话是谁传的,是否真的想利用舆论让百姓们先入为主的觉得唐山一案有冤,为了这案子都必须要查清楚。可墨山书院这情况,真的能让他们如愿么?
蒋佑晨和刘承麟又是一夜未眠,薛红衣他们到时,二人正捧着积雪洗脸,用积雪的冰冷来清醒清醒几乎被麻痹的大脑。
薛红衣看得眉头紧蹙:“这样不行,你们还是得休息。”
刘承麟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连同今日在内也只有两天期限了,我们可没有时间再浪费了。”
而蒋佑晨更是一言不发的直接躺倒在了雪地里。
劝不住,薛红衣也就不再劝了,只是叮嘱江流儿一会儿借了刘府的厨房给两位大人熬些姜汤驱驱寒。
听闻流言和墨山书院的事情后,蒋佑晨与刘承麟对视一眼,二人显然也想到了薛红衣所说的那些后果,同时他们也看得更加透彻一些。
“刘博通也是抢到众人推,不然这种时候又怎会曝出这样的流言。”刘承麟道,“这背后怕是还有与刘博通同流合污之人的手笔。”
薛红衣一愣,随即便想起了那些书信。那些书信都是别人寄给刘博通的,他们只通过笔迹确认了与刘博通书信往来的是同一个人,但究竟是谁却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以至于到现在他们都无法确定刘博通同伙的身份。
如今刘博通贪赃枉法的罪行败露了,那藏在幕后的人肯定也慌了神,为了避免自己被查出来,自然会做些什么。而十八年前唐山的案子似乎给了他突破口。他完全可以录用这个案子来转移注意力,然后成功将自己摘出去。
思及此,薛红衣不得不佩服为官之人的心机,似乎每走一步之前都会将前路后路想得清清楚楚。”
“墨山书院那边我去。”蒋佑晨又问薛红衣,“你是仵作,对验证可有涉猎?”
薛红衣点头:“有一些,但不精通。”
蒋佑晨并不觉得不精通的薛红衣无法帮忙,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递给她:“这是刘博通举报唐山的信件,其中一份是所谓的唐山与胡人勾结的证据,据说是唐山的亲笔信,你看看这信件是否存在问题。”
薛红衣接过信,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金重。
刘承麟瞧出了她的紧张与郑重,拍拍她的肩道:“别有压力,不会让你一个人看这些的。”
薛红衣深吸口气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来。
信件只有两封,哪怕薛红衣翻来覆去的看也看不出花来。而且唐山已死,后人下落不明,与他有关的东西还真是无从找起,所以薛红衣也找不到其他东西来比对唐山的字迹。所以根本就无从考证那封与胡人勾结的信件究竟是不是唐山所写。
这一刻,薛红衣又想念起了甯鹤浔来,这人智多如妖,有他在说不定就能瞧出些什么来。
薛红衣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难得是个晴天,红日挂在天上散发着暖暖的温度。这都快午时了,可甯鹤浔却还未出现。也不知他有没有去找自己,难道因自己早上没能等他而生气了么?
思及此薛红衣抿了抿唇,莫名有些后悔。
也不知此刻他在做什么。
“师傅!”
江流儿的喊声打乱了薛红衣的思绪,她回神摸了摸自己的脸,果然有些热度。她轻咳一声问:“怎么了?”
“师傅,这信的纸张有问题。”江流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