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唐修远认罪
听到唐修远被捕的消息,唐维从收到棺材起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拽了个捕快问清楚几人所在的位置后,急忙赶了过来。正巧听到唐修远说起自己的爹娘。
唐维与唐山共事六年之久,对于唐山的两个孩子也甚是熟悉,唐修习文,唐山曾说要让这孩子长大后进京赶考,希望能给唐家出个文官。唐远好武,从小便跟着将士们一同操练,小小年纪能吃苦耐劳。
唐维曾笑说,唐山若是再要个女儿,那便是儿女双全大好的福气。
“我爹曾告诉我,无论是修文还是习武,我们最后都要把所学的报效给大蜀,报效给朝廷,要为大蜀守好边关。”唐修远语气幽幽,“可谁想,这话才说完不到一年,我爹拼死效忠的朝廷,却是一封圣旨将他推上了断头台。”
唐修远神色如常,像是在讲述道听途书来的故事,但唐维却是听得喉咙发紧,接圣旨的是他,执行圣旨的也是他。他至今还记得当他去守备府宣旨的时候,唐山一家子脸上的错愕和不敢置信。
唐山铁青着脸,但并未为自己辩解一句,但任由着官差将他带走,直到临死前才吼出了一声冤。
那一声冤枉,午夜梦回时他总会回想起来,每每都让他揪心得无法入睡,辗转间回想起来的都是唐山那张青白而死不瞑目的脸。
唐修远撮了撮牙花子,又道:“我爹死了,朝廷最后竟然还不肯让我们为他收尸,反而把他的尸体挂在晋城的城楼上示众!整整三日,我娘每日都会去城楼下看他,看着那具日渐干瘪的属于我爹的尸体。三日后,我娘小产,六个月大的孩子血肉模糊的落了下来。那孩子已经成型,是我们一家人日日期盼的女孩儿。”
花厅里突然响起了几声抽泣,原来是受不住的捕快们眼眶通红的落下泪来。谁都是娘生爹养的,所有人都有亲人,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开的那种无力感或许在场的捕快们很多之前都未曾感受到过,但如今与唐修远一起感同身受了。
薛红衣注意到苗若兰的眼眶也有些红,她拍拍苗若兰的肩算是安慰。薛红衣并未发现她自己的眼睛也有些发涩发红,心里堵得厉害。
惹哭了众人的唐修远却笑了,他道:“没什么可哭的,经历过太多折磨,死亡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唐维走进花厅,望着唐修远哑着嗓子问:“后来你们去了哪里?”
“娘撑着身子,带着我和剩下的人来了京都。”唐修远说,“我们改名换姓在城郊村子里住了下来。娘不在让我习武,而是日日盯着我念书。她将爹的死当成前车之鉴来告诫我,她觉得我若是习武,早晚有一天会被人认出来,会被人杀人灭口。没错,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猜到,我爹是挡了别人的路,成了别人的绊脚石,所以才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他。而我们住在京都城郊,就是为了方便将幕后之人找出来。”
“不过很可惜,你还未找出凶手,还未复仇,你娘就因为郁郁寡欢渐渐消瘦,最后也撒手人寰了。”甯鹤浔接过他的话,这话虽是事实,但却是在刀口上洒了一把盐般的,让人生疼。
唐修远沉默了下来,他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众人没有打扰他,直到薛红衣幽幽的喝完了一盏茶,刘承麟才开口问道:“说说你是怎么杀害刘博通林江与莫全,还有那位无辜女佣人的。”
“无辜的女佣人?”唐修远突然笑了,“她可不无辜,我弄进丽水村唐家的棺材若没有她的帮助,根本就无法做到那般的神不知鬼不觉。那女人不过是刘博通的一颗棋子,去唐维府上就是为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唐维,只要你心中对十八年前的事有任何一点怀疑,那么今日我们见到绝对是一座刻着你名字的孤坟。”
众人面面相觑,全然没想到这其中有还有这么一出。而唐维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那女人他识得,自他解甲归田之后便在府中做事,而且还是在厨房里负责膳食,这无意就是给了人绝好的机会,只要刘博通一声令下,她便可以在饭菜中下毒,那么等待他唐维,等待他们唐家的就只有死亡!
感受到唐修远对他的嘲弄,唐维心中不快,但却无法表露出来,毕竟是他识人不清,留了个祸害在身边。
刘承麟可不想他将罪名都这般混过去,厉声问:“就算那女人死有余辜,可莫全呢?我若没猜错,他应当是替你办事,甚至帮你将林江头上的肉混进了刘博通家的餐桌上。他尽心尽力的完成了你交给他的任务,为何你要杀他?”
“自然是为了杀人灭口。”唐修远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