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皇上以复废皇太子胤礽告庙,宣示天下。
那天胤祥喝了酒,醉醺醺地沉默了一夜。
自康熙三十年诞下十五格格后,敏妃娘娘就失宠了,连带失去宠爱的,还有她年幼的三个孩子。胤祥终日勤学苦练,可惜空有一身横溢才华,却仍旧得不到皇阿玛的赏识。而他的两个胞妹,也都是要下嫁联姻时,才被皇上想起,封了和硕公主。
那时,除了四阿哥对他多有帮衬外,另外一个照拂过他的人,便是如今禁锢在咸安宫的废太子。四阿哥伸手,有可能是出于同病相怜的心思,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太子,则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个失宠的弟弟,可是,他却对年幼的胤祥施以了援手。从三十五年起,敏妃娘娘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若不是太子的照顾,她恐怕也不会撑那么久。而后,在太子爷的庇佑下,皇阿玛渐渐看到了这个儿子的好,于是,三十七年,康熙命他扈从谒陵,并且自此出游皆从。
所以,即便变成了今天的这副模样,但太子在胤祥心目中,永远都是那个,伸手将自己从脏泥中拉出来的二哥。
看他这般,我自然是一夜未眠,陪着坐到天明。
晨间让笙儿煮了解酒汤,她端来后,我接过放在桌上,没有说半个字。转身时,忽听他略微沙哑的声音:“对不起,萌儿。”
“你所做的,我不一定会懂,但都会体谅。”这是我第一次在太子事件上给与他肯定,但我想,这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而后,皇上谒陵,与十二月还京。
在烟火与爆竹的粉饰太平下,这个年,却终究还是过得不太像个年。
二月庚戌,赵申乔疏言太子为国之本,应尽快册立。但皇上以“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长而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 宣谕廷臣,将此事拖延了下去。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那些还在观望中的官员们心急了,他们上蹿下跳地揣度圣意,哪知道,说不定皇上的心里也没底。于是这水便越搅越浑了。
我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或者是不知道有何事要发生,这段时间,胤祥总被留在宫里,常常很晚才回来,有几次甚至都没有回府。我不是没有问过,可他要么左右言他,要么就闭口不谈。即使我生气发火,也只能换来一句:“萌儿,一切有我,你只要照顾自己和孩子就好。”
我以女人的第六感打赌,这水,已经溢上了岸。
不过,在我还没有理清头绪的时候,康熙爷的六旬大寿就近在眼前了。
在六十高龄面前,一向不肯服老的康熙爷,也不得不说出了“朕老矣”的话。而后他又下诏说:“各省祝寿老人极多,倘有一二有恙者,可令太医看治。朕于十七日进宫经棚,老人已得从容瞻觐。十八日正阳门行礼,不必再至龙棚。各省汉官传谕知悉。”
万寿节那日,皇上朝慈宁宫,御太和殿受群臣之贺,颁诏覃恩,锡高年,举隐逸,旌孝义,蠲逋负,鳏寡孤独无告者,官为养之,罪非殊死,咸赦除焉。这一举动,颇有大赦天下的气势。
壬寅日,康熙爷又召直省官员士庶年六十五以上者,赐宴于易春园,皇子视食,宗室子执爵授饮。扶掖八十以上老人至前,亲视饮酒。谕之曰:“古来以养老尊贤为先,使人人知孝知弟,则风俗厚矣。尔耆老当以此意告之乡里。昨日大雨,田野霑足。尔等速回,无误农时。”这一天,九十高龄以上的三十三人,八十以上的五百三十八人,各赐白金。后又加祝釐老臣宋荦太子少师,田种玉太子少傅。甲辰日,于易春园宴八旗官员、兵丁、闲散,视食授饮、视饮赐金与之前一样。这天,前来的有七位老人年逾九十,一百九十二位年过八十。
寿庆期间,自京西畅春园到紫禁城,一路皇家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彩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也大设庆祝经坛。直隶以及各省进京的臣民代表也纷纷搭设彩坊,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监官衙同样建经棚、设彩坊。几里便是一个御座,而且一路上,都是用彩绸结成的“万寿无疆”、“天子万年”等吉祥字样。候补官员献给皇帝的万寿图屏,上面的“寿”字共万种字体;蒙古、汉军都统以下武官建百老献寿台,台呈九级,百名老人各执金色寿字,层累而上。彩台上的歌舞、戏剧节目、陈设更是难以尽数,其内容多为神仙祝寿故事,如蟠桃、长生花、一统万年青,无不刻意求其吉祥之义。整个京都,皆是金碧辉煌,锦绮交错,燃华灯,点宝烛,霏雾氤氲,极尽奢华;紫禁城里及御苑,也是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