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西北,所以夷非指东部的未开化民族。蛮也是同样。到商周时期,蛮夷(商朝称东夷以外的蛮夷为“某某方”)成了少数民族的称谓,不再根据距离。如周朝时有蛮国(即陆浑,地在河南嵩县一带)距周雒邑就不远。狄更是近,屡次犯东周王城。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春秋时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夷蛮。
蛮分布区域: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
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文化中心在中原,四周多为少数民族,当是中原的是华夏族(汉代后才有汉族说法),当时中原诸国认为四周尽是些未开化的人,“夷”有少数民族的意思,“蛮”说明未开化,所以称为蛮夷,于是有了“南”蛮一说,甚至春秋时的一大霸主“楚”,也被当事人视为蛮夷。
晋朝时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时,契丹占领北方幽云十六州,北宋末年,北方被女真族占领,汉族大量南迁,又是“北方胡虏”一说有被做实了,其实什么蛮夷胡虏都是中国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因为写到这个文的背景世界是中州、南蛮、西夷、东越和北狄,所以顺便介绍一下蛮夷和夷狄之称,其实都是一种国家早期对别国的蔑称,然后我根据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除了中州和东越分别又以西南北冠以蛮夷狄之称。不过纯属倾酒虚构,所以历史上是没有这些国家的,望周知。)
第九十三章 恢复记忆
暮生虽然不记得煜月是她的什么人,然而心中不论他做什么都始终相信他待自己是没有恶意的,就是一种无端的没来由的信任他。
故而即便事出突然,煜月部署好一切就去带着她离开,她虽然害怕却没有多问只是照着他的意思去做便是。
赶过了许多的路程,连身上仅有的那么一点儿盘缠也花费的差不多,她们也不知到了哪里,便在一个群山环抱环境幽深静谧的地方落脚了。
似乎极为巧合的便是这里竟然恰好有一座废弃的木屋,虽然简陋了些许,然而遮风挡雨却还是足够的。
煜月便带着暮生在这里住下:“生生,以后可能要委屈你同我住在这里了。”
暮生瞧着煜月的脸上无端的带着歉意,突然就觉得有些难过,迟疑着去抱住了煜月。
蓦然间,煜月愣了一瞬,随即用了很大的力气抱住她。
他等这一刻已经等的太久了,不过无妨,只要她能一日日的接纳自己同他回到从前,即便等上一生他也是不悔的。
煜月实在用了太大的气力,抱的暮生有些不适,然而她还是没有松手抱着他像安慰一个孩童一般道:“好了,没事了,这里就很好,我很喜欢这里,有煜月哥哥在,暮生哪怕露宿街头也是愿意的。”
煜月摸索着,暮生一把抓住了他的手,他的手便缓缓上移至她的发顶动作极轻的揉了揉:“生生,委屈你了……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风风光光的回到东越国,不再让你受半点委屈。”
知晓他的手还放在自己发顶,暮生便摇了摇头,她知道煜月会懂,她说的是她不觉得委屈。
既然万事俱备便只欠东风,这里即便可以遮风挡雨,但毕竟年久失修屋内也很是潮湿脏乱,煜月便同暮生一齐开始整理。
暮生又去拾来许多柴火,煜月便整理屋内一些还可以用的物什,忙活了大半日,终于才将屋子附近里里外外整理了个差不多,看起来这一处住所隐在葱茏的树木掩映中竟然显得格外的恬淡舒适。
暮生不禁也慢慢愈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于是便想要去寻一些花草来将屋中各处修饰一番,煜月知晓了也只是叮嘱她注意安全莫要走的太远了让他寻不见。
暮生欢欢喜喜的应着离开了。
但煜月在家中等了她许久不曾有人归来,他内心便隐隐有些不安,到了日暮这种不安感便愈发的强烈和躁动。
顾不上自己的眼睛在这般暗的环境中几乎不能视物,煜月仍旧拿了一柄剑撑了一根竹竿摸索着去寻暮生。
直到走了许久,煜月沿途一直不停的唤她的名字也没有听到分毫的回应,天色越来越晚那种担心和恐惧几乎像一只无形的手狠狠的攫住了他的心使他无法平静下来,脚步自然也不自觉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