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最强悍的,只要它尾巴尚存,后果就不好说,所以南方人打蛇,一向是要将尾巴毁尸灭迹,不然必有后患。”
“什么后患?这蛇难道还能活过来不成?”
宣素秋好奇了,刚刚在厅中一众人当中,她还觉着自己知识算是丰富的,可如今和徐沧一比,怎么就……就好像啥都不知道了呢?
“这蛇的蛇头和尾巴都完好,所以我想着它应该只是昏过去了,须知银环蛇何等强韧,七寸虽然脆弱,那不过是因为被制住七寸,它就无力行动而已,事实上七寸被破坏,并不耽误它活着。如今天气凉,它受了重伤,须得放在一个暖和地方苏醒。”
“啊!那它要是苏醒了,不还是会咬人吗?不行,这不行,徐大哥你不要冒险。”
“你忘了我有功夫在身?区区一条濒死毒蛇,还伤不到我。唔!麻烦谁帮我找个黑盒子来,大一点儿,要把这蛇放进去的。”
于是贾夫人立刻吩咐下去,这里老太君担心道:“徐大人,为何一定要将此物救活?它不过是一条蛇,又不会说人话,还能指认凶手不成?”
“是,老太君恰好猜着了。蛇这个东西,几近通灵,所以历来那些神怪中,以狐狸精和蛇妖最为常见。这条蛇远离故土,如今又险些被人打死,可想而知它心中怨恨。而这一切罪魁祸首是谁?自然是将它带进府中,又偷偷放在四爷房里的凶手,蛇性有灵,若被它发现这凶手,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我便要利用这一点,让它替我们寻出凶手。”
众人都是第一次听见这说法,不由啧啧称奇,又赞徐沧博学多才,连岭南毒蛇的习性都这样清楚。
徐沧细察众人面色,心知这番话已经取信了他们。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虽然屋里的几个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但那个时代,知识也是分贵贱的,圣贤书才是正道,这种野闻杂说早就被打上了歪门邪道的标签。今天是徐沧如此说,才能得一个“博学多才”的赞誉,若是螃蟹少年说的这番话,少不得要挨老爹两脚,骂他不务正业了。
尤其徐沧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让这些只读了圣贤书,或是女巡女则的精明人去哪里分辨真假?只觉细思之下,果然如此,既然民间都是这么说,必定有它的道理在,那徐大人说的,也肯定都是真的了呗。
徐沧这一弄弄了半个时辰,此时天过黄昏,家家户户就到了晚饭时间,而徐大人要利用毒蛇捉拿凶手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丫头婆子们传的有鼻子有眼。等到人都聚集在指定地点后,得到了几乎全府中人的围观。毕竟这样热闹十年也难得有一回,好不容易遇上了,当然要把握机会观摩全程,为日后侃大山增添资本嘛。
被聚集起来的那近百个南方人则颇有些不安,彼此议论小声交谈,有人问毒蛇是不是真这样?便立刻有人言之凿凿的点头说就是如此。他还亲自遇到过呢,只说得头头是道,宛如亲见一般。于是立刻得到了大家惊叹的目光,这人昂首挺胸,洋洋自得,好像他这样一说,便是和大理寺少卿徐大人比肩的人才了。
暮色微微,众人又忙着谈论,也没人注意到先前问话的那个焦婆子此时脸色苍白。正议论的情绪激昂,就听有人喊了一声:“徐大人来了。”
于是潮水般的嘈杂声立刻戛然而止。众人引颈望去,就见徐沧手里捧着个黑匣子缓缓走来,和老太君等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后,他便点点头,来到那九十多个南方人的队列前,沉声道:“冤有头债有主,有人存心不良,将这样剧毒之物放在国公府,其心可诛。今日老太君托我断案,然而案子千头万绪,何等复杂,这么些时日,又不知要生出什么事来,恰好这毒蛇有个习性……”
如此将之前和众人说过的说辞又说了一遍后,他就将那匣子轻轻举起,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从容道:“看见了吗?这毒蛇此时就在匣子中,它已奄奄一息,只有报仇雪恨这个念头支撑着。现在你们每个人都上前来,把手放在匣子中,毒蛇会碰触一下分辨,若不是带它进府的人,断然无事;若是那带它进府的人,呵呵……想来它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好了,你们既已经排好了队,那就一个个前来。梁管家,你在旁边负责记录,务必不能让凶手浑水摸鱼,逃过这次检验。”
第二百九十章:凶手落网
“是。”
梁管家早已经准备好,捧着个本子拿着一支毛笔,旁边有个小厮为他举着砚台,威风凛凛扫视全场,只看这俩狼一般的眼睛,便是有人想要浑水摸鱼,也早早掐了念头。
这里就有胆小的哆哆嗦嗦问道:“徐大人,这……这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