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梨园不保证安妮能唱多久,对外宣传也不掩饰这点,哪天剧目时间表撤了呢,就说明安妮不在梨园呆了。这还了得?老票友们巴不得多来听几场,京城附近的票友圈听说了,有条件的也要赶来见识下。听戏么,就图个气氛,图个同好,图个热闹,梨园生意越是火爆,没来的人越是想挤进来。
苏辛坚持不涨票价,可一票难求的现象依然催生了黄牛党。
每逢安妮演出的三个时间段,楼上的包厢不会有空的,楼下的大堂挤满人,没座儿的只求有张小板凳,要不站着、蹲着听完也行呀!
安妮唱了一个月时,在戏曲界火的一塌糊涂。
外地的票友打飞的来连听三天不肯走的;南方老板一掷千金,一场送兰花1000盆,摆的观众快没站脚地方,只求安妮下场后肯合影;有老票友听到酣处,夜半高呼“丽娘别走”被老伴儿捶醒,惹得票友圈儿哄笑的。
最多的一天,安妮曾经在三场后收到梅花超过2000枝,兰花也有过千盆,戏台下摆不下,一直摆到后院里,摆到梨园的巷子胡同里,整个梨园都成了梅兰的海洋。
“这得有当年凤云先生受追捧的盛况了吧?”
凤云先生,就是梨园戏院的创世人秦凤云,一百多年是名动华国的戏剧大师,多少高官显贵都是凤云先生的戏迷,多少名门公子为他痴迷倾倒……此后,传统戏曲山河日下,戏曲能出苏辛这样的大师,却再出不了绝世名伶。
名伶者,其扮相绝美,身姿动人,唱腔完美,还要有天生的号召力。
切换到娱乐圈,可能就是传说中超级巨星的气场……一个眼神一个笑,就足以让拥簇们疯狂如斯。
安妮从不说太多,不求打赏鲜花,也不让人捧场,她就说过“谢谢”,反复的说谢谢,很诚挚的态度。一个月下来,苏辛叫财务将安妮分成后收入结算给她,居然足足有160多万。也就是说,一个月里,安妮为梨园带来了超过300万的“鲜花收入”。
连负责购花的师兄都调侃道:“兰花就不说了可以循环利用,你知道梅花每天都要新鲜的,附近几家花店为了拿下我们梨园的订单都快打起来了。”
安妮想不到自己唱戏能赚那么多。
她自持有演技金手指,在娱乐圈时,连曾颖那样的国际影后也并不害怕,但在戏曲界,她只是一个会唱《牡丹亭》的新人。
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