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用了中饭,来接丁的人便到了,不是什么太监,也不是什么历史上的名人,没有美人佳酿。只是个胡子拉茬的锦衣卫总旗,大刺刺招呼了声,便教丁上马跟他走。去到御河桥西边,那总旗便勒住马,对候在那里个文官mo yàng 的人说道:“章主事,这便是马老大人先前和你提起的人,现今人已带到,其他事宜便由你安排吧。”
丁倒是有心里zhun bèi ,他不是妄人,别说自己只是个秀才,要投靠的是权倾国的大太监;jiu shi 个将军要提拔个小兵,古今中外,除非战场之上,否则也没有直接zhè gè 小兵就能见着将军当面的。
所以在没有摸清状况之清,丁谨守着千语不如默,人家叫做什么,他就跟着便是。那位章主事,倒是和颜悦色,递了块腰牌状的东西给丁,面写着“朝恭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出京不用。”面写着“四夷馆通事”。四夷来贡尚是需要上朝面圣,那么四夷馆的通事自然也有朝参的机会。
“丁秀才是吧?你且带好这块牌子,倘有主客清吏司人等问起,便说是四夷馆通事jiu shi 。”章主事极客气,却又笑道,“此次前去议事,须用心去做,须知张大人专门照会,必会有赏赐下来。”做事?做什么事?
这有点出乎丁的意料,按想着,这权阉怎么也得念旧——至少biǎo xiàn 得念旧,就算不接见是意料之中,但至少派人赏个宅子、赐两个美女之类的,然后再给自己在科举路上打通关节云云才对。
个秀才,怎么会召来京城,突然就这么塞块这样的牌子,然后叫去办事?
但丁却没有发问,只是点了点头,他深信该自己知道的,不问别人也会说,不该自己知道的,问也白问。
这就让章主事高看了他几分,个秋风钝秀才,突然说要投入这大太监门下效力,从容城县被召到京城,脸上找不出分惊惶失措的表情,也算极具应变之能了。而且自始至终,不问为什么,也不问做什么,颇有些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腔调,这份气度,是十分难得。
其实,当卧底这种事,丁前世也没少干,心理上,却是绝不会慌乱的。
只是张大人是谁?
丁心中搜肠刮肚,明朝的太监,姓马的,他知道的只有个,jiu shi 马三保!难道现在是燕王夺了建文帝位子的年代?但仔细想,却又不对,马三宝后来助燕王得位,就赐姓郑,也jiu shi 郑和。费信都写《星搓胜览》了,说明已经下西洋,那么马三保zhè gè 本名,这总旗也好,文官也好,不可能称郑和的本姓。
但身为卧底,该怎么行事,丁很有分寸,绝不言,只对那章主事点了点头,跟随着章主事,坐了轿子往主客清吏司前去。
路上,没有什么圣旨到,也没有人抬路喝冤,没有行刺之类,平淡无奇到了地头。只是对于丁而言,却不是这样。他坐在轿中,闭目静听,轿外随行吏目的低声交谈,却是十句至少听得七八句,有个吏目低声与同伴问道:“这领头的,不应是主客清吏司的张主事么?”又有人说这位章主事,原是南京礼部的,调办京城事务时,被上头所喜,故之点其来办这差事。
丁听着感觉好玄幻,这么说来南京的主客清吏司,来办北京的主客清吏司主事应办的事务?也不知道到底是原来就这样,还是他穿越引起的变动?不过除此之外,他还听到另外些东西:“方才锦衣卫引来之人是谁?看那穿着,不过是个秀才,怎么可以把通事的牌子就这么交给他?岂不是私私相授么?”
这却马上被同伴喝止:“噤声,这是我等该打听的么?”、“便是如此,国子监李祭酒的下场,兄台可曾忘了?”、“李祭酒已是旧事,前几年,驸马都尉骂自己家里阉人,结果如何?下北镇抚司的大牢啊兄台!”
看来这位权阉,当真是权倾朝野了,国子监的祭酒、驸马都尉,清流、勋贵都敢整治啊。
丁暗暗点起头来,不错,要的便是如此。
对于刚来大明不足三日的丁来说,他对zhè gè 世界,仍有着极强的疏离感,也jiu shi 说,他并没有种身为大明人的觉悟,正也好邪也好,丁是以种旁观的角度在审视着。
为国为民?
丁想起那两个要为国为民阉了自己的江湖豪客,只觉得这四字极为可笑。
他在zhè gè 没有代入感的年代里,只想平平静静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但偏偏有人不想他好好过日,要弄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