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命,这才乖巧的进入自己的道场修炼去了。
庞统了却了心愿,想着去哪旅游呢?还有啥心愿来着?
战国末期,秦国昭襄王前257年。
这一年白起打败了大赵名将赵括,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名扬天下,功高震主。
应侯范睢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同时也是个嫉贤妒能之辈,白起的功劳太大了,大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他更是妒忌的要死,恨不得将白起杀之而后快。
这是为什么呢?范睢要的是大权在握,朝堂上只有范睢和白起两大势力,一文一武,自古文武就是对立,所以范睢是做梦都想将白起给弄死,这样他就可以权倾朝野了,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天昭襄王就问他该如何处置白起。
范睢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听话听音,昭襄王说的是‘处置’而不是奖赏或安置,他心中简直是狂喜啊!心说你白起终于功高震主了吗?震主好啊!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王上!白起功劳太大了,已经封无可封,难道要王上将王位封给他?这是万万不能。”
“如此,臣倒是有个主意,可以解决白起的问题。”
昭襄王听了非常高兴,心说不愧是自己的肱骨,太了解自己的心意了。
“说。”
“王上!您已经下令让白起收降俘虏等待王命,并未让其自作主张的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此乃违抗王命之罪,理应处死。”
昭襄王眉头一皱,这点细节让范睢立刻捕捉到了,他心中叹气,王上还是很看重白起的,自己是杀不了他的,于是改口了。
“但是念其往日功劳,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责令其在家闭门思过不得外出,王上以为如何?”
“啪。”昭襄王十分的高兴啊!拍案而起,就这样处置了白起。
白起冤枉啊!心里苦啊!他这是替秦王背了黑锅,成了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白起是个忠臣,他是不愿意怪罪秦王的,只得含着泪忍着痛回了家,闭门谢客,自此安享晚年了。
事情到此白起的事情就算揭过去了,昭襄王也就渐渐忘记了白起。
有一天昭襄王心血来潮的去军营阅兵,想看看自己的大秦锐士,他的心情非常的好。
可就在昭襄王阅兵的时候,竟然出现了秦军集体为白起求情的事情,这让昭襄王大为光火,内心深处十分的不爽。
回到了王宫就问应侯范睢这事如何处理,范睢心中早就胸有成竹了,因为秦军求情的事件就是他暗中策划的。
因为白起活一天,他范睢就被压制一天,每当朝上决议之时,总会有武将站出来说若是武安君在此哪里有你们文官插嘴的份?也就是武安君不在,这才让你们这些文官跳来跳去。
范睢很是生气,他回家不知道砸坏了多少珍爱的玩物,简直就是怒不可遏,发誓一定要杀了白起,彻底让白起成为历史,看那群武夫拿什么来嚣张。
听到了昭襄王如此愤怒的问话,范睢心中笑开了花,便建议道:“王上!白起之功早就名传四海,想要让世人不去记得他,唯有死人尔。”
昭襄王听了有些心动,便想赐死白起,可就在这个时候前线发来战报,王陵久攻邯郸不克,损失惨重。
昭襄王刚刚动起的杀心又让他压制了下去,对着范睢冷冷道:“白起乃寡人肱骨,怎可杀之?此话休要再言。”
范睢心中大怒,回到了府邸又是一通发泄,连自己心爱的妾事都被他活活打死,可见他是多么的愤怒了,已经气的失去了理智。
昭襄王则恰恰相反,亲自去白起府上看望白起,对其好言安抚,命令他重上战场,重掌兵权。
白起:“王上!不是臣不遵从王令,实在是臣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已经让赵人恨之入骨,臣去了反倒会激起赵人的血性,那时更加拿不下邯郸。”
昭襄王闻言觉得有道理,可他固执的相信白起能攻破邯郸,因为他是战神白起,一生从无败绩。
白起:“大王!臣头痛万分,实在是不能领兵。”
昭襄王只得怄气而归,心中非常的不舒服,便给王陵增加兵力,想要用人多取胜。
不料败报又来,王陵战败,损失四万大秦锐士,昭襄王这次真的怒了,发誓要灭了赵国,攻破邯郸。
可是一时之间没有人手,没有合适的将领,昭襄王就只能将目光盯上了白起,于是昭襄王第二次来到了白起的府上。
“白起,咱们这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