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方向并没有改变,今年是公元232年,看来燕丹已经在谋划着回国了。
对于燕丹此人,沈浊只能评价他眼界狭小。
首先,秦国的兼并之势是经过秦国六代君王长达上百年的努力才有的,即便是你杀了嬴政,也无法阻挡这种大势。没有嬴政,秦国可以再选出一位王,在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老秦人世家的推动下,秦国依旧会发动兼并战争。
其次,如果你没有杀死秦王,那么你就会为燕国招来祸患。本来如果没有刺杀秦王这件事,秦国攻打燕国,是不义之举,其他各国可以打着这个幌子来支援燕国。
但是有了刺杀这件事,那么秦国就有了攻打燕国的借口。因为是燕国先行不义之举,要知道行刺国君这种事是很让人反感的,燕国做了这种事,其他各国再也没有借口来支援燕国,甚至因为这件事,其他各国都会去声讨燕国,支持秦国攻打燕国的举动。
如此一来,无论行刺是否成功,燕丹都把燕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对燕国并没有好处。而燕丹谋划刺杀秦王恐怕也不仅仅是为了燕国,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与自己的私怨有关的。
司马光曾经评价燕丹说:“燕丹因为忍不了一时的屈辱而去冒犯身为虎狼之国的秦国,思虑处事轻率,谋划浅薄,以致挑起怨恨,加速了灭亡之祸,使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中断,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而那些评论的人中有些还把他当作德才兼备的人,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且不说司马光的这段评价带有多少政治目的,他确实是指出了燕丹的狭隘之处。为一己之私而将自己的国家置于险地,这种人实在是让人鄙夷。
沈浊仔细回想了一下燕丹这个人,想着一定要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