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他却不是能特别的理解,所以常晓飞觉得如果要是有人能给他讲解的话,那可是事半功倍了。可是常晓飞身边的人是没有动企业管理的,所以思来想去,找来找去,最终常晓飞在夜大报了一个工商管理的班儿。
那会儿常晓飞已经中专毕业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找一份跟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他是要做职业经理人的,所以在他看来他只要能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能吃饭的工作就行了。于是常晓飞就找了一份在超市当保安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到夜大上课,那一段时间的常晓飞觉得是他人生当中过的最充实的一个时期,常晓飞觉得所谓的勤工俭学,应该说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他。
当看了一堆书,夜大也学成毕业了之后,常晓飞便磨刀霍霍,觉得是时候该是他大展拳脚,大杀四方,光耀门楣,扬名立万了。由于常晓飞所住的是一个介乎于三线和四线之间的小城市,常晓飞觉得那个城市毫无发展,要是在那个城市呆一辈子,无异于坐井观天,而且他一身的本身也无处施展,所以他便决定到大城市,也就是他现在所在的城市来一展身手。
常晓飞之所以来到了这座城市,除了这里是真真正正的一线大城市之外,常晓飞觉得这里的机会也一定会特别特别的多,所以再找了一个落脚的小旅店之后,常晓飞就开始着手写简历,然后开始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找工作大军当中。
常晓飞觉得自己虽然没上过大学,可是大学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的那些东西他都会,不说倒背如流也差不多了。而且他还上过夜大,受过老师的指导,所以常晓飞认为自己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没有文凭也不会影响他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所以常晓飞选挑选的公司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然后招聘的职位至少都是大部门总监,或者副总裁级别以上的职位。而在投简历的时候,常晓飞都还在心里想呢,就看哪家公司有那个好运气会选中他了,因为只有给他一个机会,他是一定会还公司一个惊喜的。
虽然常晓飞对自己信心满满,可是伴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他投出去的简历是不少,为此也花了不少的打印钱,可是却都像是一颗颗被扔进了大海里的小石头一样,一点回响都没有,而且是杳无音讯。为此,常晓飞还特地给他投简历的公司打了电话,问对方是不是把他的简历给弄丢了,但是对方的回复是没有,而是由于他的各个方面都不符合招聘的要求,所以才没被他们选中,而只要选中的他们都会打电话进行面试的。当常晓飞想问对方他哪不合适的时候,对方便以比较忙,还有事情为由挂断了电话。而直到此时,常晓飞也没觉得自己不行,而只是觉得那些招聘公司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金镶玉……
虽然对自己有信心,可是接连投出去那么多简历都打了水漂,常晓飞也开始反思自己,琢磨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导致招聘公司看不上他。常晓飞思来想去,依然坚持认为他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他把目标定的太高了。常晓飞认为那些大公司肯定都需要有经验,有一定阅历的老油条来做公司的高管,而他像这样初出茅庐的新人,除非有刘备那样有眼光的大老板一眼就看出了身居茅庐的诸葛亮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从而重用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才成就了一世的英明。而假如刘备没有看出诸葛亮一身的本身,那么以诸葛亮的出身,一个村儿里的教书先生,还可能会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诸葛亮吗?常晓飞认为一定没有。而他和诸葛亮的区别就是诸葛亮遇到了一个明主,而他则是怀才不遇。
既然没有诸葛亮的命,常晓飞觉得自己就被只能自降标准和身价,去便宜那些中等规模的公司了。于是常晓飞又到打字复印店里去打印好多简历去投递,可是跟之前一样,虽然自降了身价,但是却依然没能引来“明主”,所以常晓飞就不得不再降低自己的标准,将目标对准了那些中小型的公司。可是当中小公司也没有青睐于他的时候,常晓飞多少受到了一些打击,心说找个能够慧眼识珠的公司怎么就那么难呢?难道非要从那种小商店的店长做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