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段时间非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去拧白菜来吃,反而还隔三差五的就去地里转一转,看看有没有什么鸟类来偷吃。
不过很显然,白菜开了花,他们平时去得又勤快,倒是没再看到还有白菜被野鸡霍霍的情况。
姜雪不太懂得怎么算日子,只是凭着感觉来。
虽然她知道,春季总有一段时间特别冷倒春寒,只要过了一段时间后,以后的温度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她也在等,也只能等。
等过了倒春寒,她就可以播种了。
她没有具体的日子,但根据自己连续签到一百八十天来看,自己穿越到这里竟然也足足有了半年的时间了。
就按她是九月底穿越到这里来的,现在也到了三月份了。
三月份,她手上有几种农作物是可以种植了。
比如土豆和玉米。
又比如水稻。
水稻现在也可以育秧了,秧田也可以着手安排上了。
她从系统的背包里拿出种子,玉米可以直接种到地里,早稻必须先育秧;而土豆,这个比较坑,需要它们先行发芽,再根据它们出芽的情况,将土豆切成大小合适的块,再将切好的土豆放在草木灰打个滚,使它们的切面都沾上草木灰,才可以去种了。
但是土豆她拿出来迟了,上面并没有出芽的情况,只好直接将它们放在洞里,让它们先和空气接触,只要它们有发芽的情况,就可以切好拿去种。
水稻育秧也是一个麻烦事,姜雪没有种过水稻的经验,虽然没有经验,但她还是让人在挨着壕沟边上开劈一小块用来育秧的秧田,秧田边上再插上一个茅草人,在茅草人身上披上兽皮,一个茅草人就新鲜出炉了。
稻草人是有用来驱赶小鸟啄食的最好途径,但是现在稻草还没有种,只好用茅草来做。
既然要育秧,秧田有了,用来驱赶小鸟的茅草人也有了,该用什么东西来给秧田里的稻谷种子保温又成了一个问题。
现在没有塑料薄膜,春季的昼夜温差还是很大,姜雪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最后,只好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茅草身上。
呃,又是茅草……
一想到茅草几乎被她玩出了花,姜雪就无奈的笑了起来。
她用茅草来做鞋子,草绳,部落众人的床上也铺着厚厚的茅草,还用茅草来盖了亭子和羊圈的顶,用它扎了个茅草人,现在,又要用它来给秧田保温。
茅草在她手里几乎就是万金油了,感觉不管用它什么都东西都可以做。
不仅如此,茅草春天发的嫩芽和它的根都可以吃。
如果部落有牛的话,也可以拿茅草当牛的夜料。
小小茅草全身都是宝!
又过了十来天,有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族人们已经开始只穿一件兽皮了,天气也开始由晴转雨,淅淅沥沥的春雨一连下了十几天,开垦好的田里重新长出了嫩绿的野草,姜雪哀叹了一声,看来她还是不太懂什么时候开垦农田啊!
蚕卵她每天都会细细的查看一番,生怕错过蚕宝宝的孵化时间,可看一次,它们还是那幅模样,根本就没什么动静。但她还是感觉到了它们的变化。
蚕卵由最开始的褐色逐渐向黑色转化,看来再过几天,就可以破壳而出了。
既然如此,她还得做几个架子,上面放一些圆簸箕,专门用来养蚕。
只是她让香草扒了这么多的树皮回来,还不知道要多少簸箕。
不管了,先把簸箕做出来,至于放簸箕的架子,就用竹子来做吧。
做簸箕和做箩筐一样,必须要密实,不用太深,两指深就行了。
她现在对编织不怎么感兴趣,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和阿松伯说明了,又在地上画了个图给他看,阿松伯花了两天的时间就给她做了一个直径约五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出来。
看到这个簸箕,姜雪很是满意:“阿松伯,这两天你就多做几个簸箕,我还不知道我们养蚕能分多少个簸箕呢。不要怕多,将来这个东西不仅仅可以用来养蚕,还可以用来晒一些萝卜干儿、白菜种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阿松伯点点头:“雪巫,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吧。”
第一个簸箕阿松伯用了两天时间,那是因为他以前没见过,也没动手做过,可等到他完成了第一个簸箕以后,他编织起来就快多了,第二个只花了一天半,第三个干脆只花了一天的工夫。
姜雪看了由衷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