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看的。
虽然华夏历史和她所处世界的历史,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朝代的名称,王朝或者是帝国的建立者,完全是不同的,但朝代的更迭,历史发展的过称中,很多事情又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比如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如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比如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因为看过一些小说,叶安宁眼界也开阔了很多,有时候叶安宁都在想,他们这里,在华夏人看来,是属于小说中的异时空,还是平行世界?
好像架空时代更准确一些,毕竟形式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因为两个不用的时空,有了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内容,叶安宁才能将那个时空的关于科举考试中的精华,整理出来,给她三哥看。
因为,往往一些政策的推行,都会体现在科举的考试中,尤其是策论。
当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经过一批又一批的选拔,最终到了写策论这一步,不得不说他们基本上算是国内顶尖的人才了。
当权者将自己想要进行的改革,以策论考题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是一种试探,试探国情,试探各方势力的反应。
另外一方面,如果学子中有人的答案正好符合了当权者的意愿,那么这位学子极有可能就是当年三甲中的一员。
同时,当权者的想法,也借由了这位学子之口,宣之于众,不管最终这个新政策是否成功的推行,起码,通过全国关注的科考,打开了一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