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以后,战旗村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时任书记罗会金参观完大寨回来,向全村人传达了大寨精神,号召大家向大寨学习。经过村委会的商议,罗会金提出“沟端路直树成行,条田机耕新农庄”的土地整理口号,带领大家把土地全部“条田化”,每两亩地划成一块田。那个时候,不管晴天或是雨天,大家都在整理土地,可以说是“晴天大干,雨天坚持干”。经过近10年肩挑背磨的艰苦奋斗,战旗村终于完成了土地的整理工作。
进入20世纪70年代,战旗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工作和民兵工作。在上级部门特别是县武装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扶持下,战旗村的民兵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誉满全县。当时,村委会认为,如果能有军队作风的话,好多工作都能迎刃而解。因此,以支书罗会金为首的党支部狠抓民兵组织建设工作,大力倡导发挥民兵作用,按照部队的特点,一个队就是一个排,一个村就是一个连。战旗村就这样开始投入到农田改造中,把农田水利建设搞得轰轰烈烈,战旗大队也由此被省里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大队”,被成都军区评为“温江地区民兵工作先进大队”。
70年代中期,李世炳担任大队党支书,他参观大寨回来首先在党支部统一了认识,然后发动群众自带粮食,千辛万苦到山区凤凰嘴去开采了一批石料,在省建委、县委和省五七干校的支持下,修起了郫县的第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并有17户87人先后入住。这足以反映出战旗村委眼光的前瞻性,以及村民对人民公社时期集中居住的认可。
在罗会金和李世炳先后担任党支书期间,也就是整个70年代,战旗大队除了粮食产量名列全县村一级前茅,修起郫县第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外,还先后建立了村级窑砖厂,为以后的村级企业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