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人到中年的自己
距离我上一部小说《爱是一场深刻的忧伤》,时间已经过去十二年。
这十二年里,我工作、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中的“大事”,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若不是偶尔会被人问起:“你还写吗?”“你怎么不写啦?”我几乎忘了自己曾经“写过”。结婚很多年,我先生都不知道我曾经作过编剧、写过小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欢腾跳跃过一段时间。在他眼里,我也就是喜欢看看书,喜欢有点文艺调调的东西,跟其他任何一个热衷岁月静好、积极操持家事的女人没什么区别。那实在是因为,这十二年里,我何其坚决地放下了我的文学梦想,几乎不著一字。
回想当初,除了很多现实的考量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不能”写了。就像一个运动员,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瘫痪了一样,我是在二十四岁那一年,突然失去了写作的能力。双手放在键盘之上,很长时间都写不出一个字,写出来的东西,全都是在重复。那段时间,我甚至没法写好一个句子,也因此失去了一个写到一半的剧本。起初我以为这只是暂时的,也许等个几天、几个月就会好了,我实在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二年。因为感觉不到希望,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写,我极不愿意被人提起那段历史。这就跟你问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当年你跑多快你知道吗”,是一个道理。和所有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陷入困境的人一样,我惶恐过,迷茫过,走投无路过。特别是人到中年,发现自己所能把控的可能性越来越少,这一辈子可能真的就这样了。“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还能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呢?”这个问题日夜拷问着我,而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没有答案的。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没有遭遇这么严重的瓶颈,一路坚持着写下来,我的生活是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坏?我只能说,这十二年来的自己,除了新添的白发和鱼尾纹,也并不是没有成长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并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如今还能再写,不过是有点“小确幸”而已,还需要很多很多的足够谦逊的学习。我也知道了,面对人生的低谷,需要更多一点的忍耐、沉淀,和“小执着”。高中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几个喜欢写作的孩子:“板凳甘坐十年冷。”我做到了,而且还不止十年。
我不想赋予这本书太多的意义。不过还是要说明的一点是,书中用了我三位闺蜜的名字:孙霞、Elva和张卓颖。因为我实在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办法纪念我们超过三十年的友谊。希望她们看到的时候,会感觉惊喜。
最后,我要感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美丽的编辑老师,感谢中文在线的鼎力相助,感谢帮我看稿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大姐姐、宝宝和嫂子,感谢支持我的写作、帮我承担了很多家务的妈妈,感谢努力养家、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先生,感谢那些始终相信我、支持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人。
感谢生活。
吕瞻呈
2017年12月于家中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