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我在沙漠边缘的邻村里雇了一位老人作为向导,这位老人看从外貌估摸着得有七十好几,名叫“法拉玛.热合曼”,法拉玛是他的名。
据他自己说,年轻时曾经常带着旅游者穿越沙漠,所以对这片沙漠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他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听起来很是别扭,但能雇到一位已是很不容易,我还从他手中租借四只骆驼,除去三只用来代步外,还有一只替我们背驼着行李。
沙漠中白天温度热得可怕,我浑裹满深棕色皮衣裤,头上缠满阿拉伯缠布,这么做是防止被太阳直射所晒伤,所里特地给我双沙漠作战鞋,方便沙漠中徒步行走,许戟铭的穿着与我相差无几,只是他没有用缠布缠头,而是带了顶浅绿色军帽。
我一开始还担心这老人家会不会半路隔屁,反复问他好几遍,问得他烦了,横着脖子写下份免责声明交给他儿子,我看这老人还挺有傲骨,最终还是雇他当导游,我对他说我们是去沙漠里探险的驴友,要去沙漠中心带,他对我们的去向也不感兴趣,只问此次旅途的价格,我阔气的先给力笔佣金,反正也是所里给钱,花着也不心疼,就这样我们三人四骆驼就踏上沙漠的路途。
刚入沙漠时还能在路上依稀的见着几位游客,越往里人就越少,直到看不见任何人影,周边的景物千律一篇,除了沙子还是沙子,看久心里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我想通过聊天来缓解枯燥,谁知对着许戟铭说话他压根不瞅我一眼,跟块木头似的,我只好转头跟法拉玛交谈。
法拉玛也怕无聊,见我主动跟他讲话便兴致勃勃的对我介绍沙漠中的历史。
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了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的曾经有过的繁荣。在和田河流域、尼雅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磖弥国和覩货逻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为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代修建的古戍堡雄姿依存,远古时候曾为一处杀戮战场……,
我听得咂舌,就这鬼地方以前还存在过文明?法拉玛带着得意的口吻继续说道:
“那是,最有名的当属楼兰文明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
嘿!这个我还听过,早些年不有考古队挖出过“楼兰古尸”,见话对头,我就跟着法拉玛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
来。
在交谈中法拉玛还特别提及这片沙漠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人们渴望能引来天山和昆仑山上的雪水,来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两件宝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钥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诚所感动,把金斧子交给了哈萨克族人,用来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清清的雪水,他想把金钥匙交给维吾尔族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的宝库,不幸金钥匙被神仙的小女儿玛格萨丢失了,从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有人陪着聊天时间自然也就过得快,转眼间便临近黑夜,沙漠中夜里有“沙狼”,据说常常喜欢袭击夜色中行走的人,法拉玛死活不肯在夜里带着我们继续行走,无奈下只好就地扎营,法拉玛先是将四只骆驼围成一圈,在圈中央生火,然后在地上挖出几个刚好够一人窝的坑,挖这坑目的是为了睡觉时能保温,别看白天那么热,那一到晚上能冷死个人,我还特地加了件马褂。
几个人窝在坑里伸手烤火,我从包里拿出些压缩饼干一人分一块就着水吃,这次我所带的高强度的压缩饼干,啃一口就着水能顶一顿饭,法拉玛对我们的压缩饼干没兴趣,他从自家带着些猪肉干,自顾自的吃起来,也不分我们些,我心里暗骂这老头抠门。
吃饱喝足后见也没啥事,我打了个哈欠就眯眼准备睡觉,法拉玛让我们不用担心夜里被沙狼袭击,他家的骆驼如果察觉危险会叫,我腰间习惯性的插着把枪,别说是狼,来头熊我都不怕,一夜无语。
第二天我一早便醒来,简单收拾下我便将法拉玛与许戟铭喊醒,法拉玛惊讶我怎么起这么早,几个人吃过早饭后重新上路,法拉玛走在前头,哼起一曲民族歌来,听着还挺悦耳,我眯起眼睛坐在驼背上很是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