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已经将玉溪卷烟厂从上到下全副武装了起来。他甚至揽下了云南全部的外汇——2300万美元,先后从英国、美国购进了新设备。虽然褚时健花钱毫不犹豫,但是玉溪卷烟厂创汇能力也不俗,从1985年到1988年,先后创汇1亿多美元,相当于他花掉外汇的1.5倍。直到那一刻,褚时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他不会因为还不上贷款而坐牢了。
褚时健为什么大手笔地引入进口设备呢?在他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引进了进口设备,能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通过操作先进机型让他们的理念和国际接轨,为此褚时健专门开办了技术培训班;另一个原因是,先进的设备能够促进厂里对机器部件研究水平的提升,比如卷烟机的烟舌头是极易磨损的零件,后来经过褚时健和科研部门的共同研究,制造出了可以代替进口部件的新品,还节省了资金。
有了先进的设备,玉溪卷烟厂在国内烟草生产单位中成了地道的“土豪”,然而褚时健并不满足,他将目光从设备又移到了烟草的原材料——烟叶。
褚时健认为,无论有多先进的设备和多高明的技术,都只是外部条件而已,要想提高卷烟的档次,最核心的还是烟草的质量。于是,褚时健在1984年请来了美国农业部的烟草专家、华人博士左天觉帮助玉溪烟厂指导烟草种植。
左天觉是湖北人,著名的农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主攻的方向就是烟草,他在1941年获得了南京金陵大学的学士学位,又在1944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烟产改进处和中国社会部社会服务局实验农场等单位工作。1947年他去了美国留学,1950年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了美国通用雪茄公司和美国农业研究局等单位,是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烟草专家。
褚时健将左天觉请到了玉溪的通海县——褚时健第一个开发的烟叶实验田。当时,通海县是褚时健密切合作的经济伙伴之一,也是国内连续10年获得烟草生产冠军的产地。可就是这么一块名牌产地,左天觉看了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化肥使用不当,仅仅相当于美国的40%,所以烟叶营养不良,同时烟苗种植时间太晚导致其发育不足,生长期缩短。另外,左天觉还指出,烟农采摘烟草的时间太早,没有成熟就送进车间了。
其实,左天觉指出的问题并非是通海县独有的,而是当时整个中国烟草种植的现状,由于烟农在种植烤烟的时候,出于利益的考虑,所以在乎的是烟叶的产量而不是质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选种、栽培、施肥乃至烧烤等流程中十分随意。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不在烟农本身,而是烟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和很多部门打交道,比如供销社、烟草公司等等,但这些却和烟农无法对接,所以烟厂很难和烟农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往来,总也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
基于这种现状,褚时健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提升中国烟叶的质量,而实现这个大目标之前要先实现两个小目标:一个是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对烟田进行改造并购买有营养的化肥;另一个是增加种植和栽培的技术含量。经过一番考量之后,褚时健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不仅要让玉溪卷烟厂颠覆传统的管理生产模式,还要让中国的烟草业看一看,在新的体制下,他褚时健能爆发出何等的能量!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