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默认卷(ZC) 红塔集团诞生

默认卷(ZC) 红塔集团诞生

每座城市,都有不尽相同的景色、不一样的文化;每座城市也都需要独一无二的特色企业,以拉动经济发展。

太原以钢铁为支柱,江苏以电子为导航,山东以石油为根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众行业的支持,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也不能没有民族企业的贡献。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占据市场,不被吞噬,就得让自己变得强大,不习得“如来神掌”,也要懂些长枪短棒,这是能活下来,并活得很好的根本。

褚时健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一个企业的成长和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出一辙。人不想饿死,就得吃饭,靠什么吃饭?靠自己的能力。玉溪卷烟厂也一样,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吃饭”。

1989年,褚时健决定进一步强化玉溪卷烟厂的技术,他告诉全体员工,技术改造不能停止,玉溪的发展不能止步,同时褚时健决定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他认为,一个企业,不能没有制度规范,懒散、随意,是出不了好产品的。

褚时健找来其他几位管理者,与他们一起商量如何制定玉溪卷烟厂的法律法规。有人建议褚时健找当时著名法律学院的教师来帮忙制定,这样既有法律依据,也不会乱了国家章程。褚时健立刻派人去找,在法律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套玉溪卷烟厂的专属规章制度,要求人人记下并遵守制度。

这位著名的法律教师,就是玉溪卷烟厂后来的法律顾问马军,他也是褚时健的御用律师。

由于出色的表现和卓越的业绩,褚时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金球奖”;次年,玉溪卷烟厂跻身国家一级企业。而著名的企业品牌“红塔山”,也深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同一年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很快,红塔山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有一段时间甚至供不应求。

从1991年至1994年,在3年的时间内,玉溪卷烟厂共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这里,有着世界上较先进的卷烟设备,有着国际化的管理水平。1995年9月,玉溪卷烟厂正式改名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来成立了云南红塔集团。

玉溪卷烟厂从一个破旧的小厂子发展成为红塔集团,其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一个小烟草企业从衰落到昌盛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史——如何改变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如何自强不息,又是如何跻身于世界的。

改革后的玉溪卷烟厂——即红塔集团,让褚时健的人生多了一笔浓郁的色彩,是他将一个破败的小厂子打造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的烟草企业,是他创造了红塔集团的奇迹。

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的财政收入,65%靠本地烟草行业,而玉溪卷烟厂创造的经济效益占据一半以上。毫不夸张地说,褚时健就是一个“财神”。只是,这个“财神”有些“寒碜”。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有规定,企业厂长可拿工人工资奖励的1—3倍。可褚时健和其他领导层,一直只拿工人工资奖励的平均数。

作为厂长的褚时健,在红塔18年,资产也不过百万,他挣的每一分钱都贡献给了这个企业。工人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他却从始至终只拿自己的固定工资。10年前,他的工资是每月92元,算上奖金,也不过110元左右。10年后,他依旧拿着固定工资,那时每个月是480多元,算上奖金,国家补助,也不到1000元,可他从来也不给自己涨工资。作为一名厂长,他为玉溪卷烟厂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的工资却不是厂子里最高的。

细细想来,1400亿元人民币,别说是当时,就是现在,也是个让人咂舌的数字。只是,这样的数字与褚时健的工资相比,所形成的反差绝不是一星半点。褚时健,堪称是“最穷”的企业家。

凭借着红塔集团的优势,多少人依靠着这股力量成为了当地的百万富翁,多少烟农从一个种植的农民,自己挺身当起了老板。可以说,没有褚时健,就没有那些人的丰衣足食,玉溪也没有今天的名声。

“老褚,你开的不是卷烟厂,而是印钞厂。”1994年,参观红塔集团的一位来自北京的领导如是说。该领导的话绝不言过其实,褚时健做出的成绩早已落在了白纸黑字上。

20世纪80年代,玉溪卷烟厂依靠国家拨款,先后进行了4次技术改革,生产力得以大幅提升,卷烟产量也从每年的27.49万箱增长到46.45万箱,在短短5年时间内,平均递增11.06%,更实现了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