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确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的思想。
按照人民群众意愿设计和开展工作。
把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第一标准。
民本是由人来体现,民生是由人来实施,教化要由人来推行,榜样要由人来演示,这一切最后都要落实在治政者身上,所以人是为政的关键。
雨果:“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
毛泽东:“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顶天就是能掌握马列主义,站得高,看得远;立地就是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群众打成一片。”
一个真正强大的政府必须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每个人都开心,社会发展就快。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墨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贾谊:“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
《史记》:“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李世民:“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
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式方法上党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从制度上构建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需要党的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模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唐甄:“治民必先治官。”
天下难治,人们都以为人民难治,却不知难治的不是人民,而是官吏。
追求包容性发展,稳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脑”——教育问题;解决好“人手”——就业问题;解决好“人口”——吃饭安全问题;解决好“人体”——医疗问题;解决好“人居”——住房问题。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政治道德规范体系,包括:廉洁奉公、勤政高效、公正无私、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民主守法、艰苦奋斗。
做一个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列宁:“共产党员如果不能给农民群众实际的帮助,农民群众就不会支持他们。”
列宁:“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当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巴尔扎克:“人民至上就是:件件政治大事,要向人民请教。”
领导干部要多到群众中去。
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吴兢:“治天下者,以人为本。”
清代一官署门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要做群众的向导,不做群众的尾巴。
民之治乱在于吏,国家安危在于政。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务在于足用。
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人民是世界的主人,人民是历史的主宰。
为官不应以职务高低论英雄,而应以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论成败。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有真理,有方略,有智慧,有力量。
邓小平:“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江泽民:“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