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个让人有梦、有憧憬的地方,充满诱惑、机遇,同样也有“陷阱”,一着不慎,堕落者大有人在。虽然如此,它的魔力依然不减,因为它是搭建每个人通往梦想之城——若那“城”的确充满梦想的必经桥梁。
对那时的普京而言,列宁格勒大学就是这样一座通往克格勃的桥梁。只是,这桥梁“很窄”,不容易挤上去。
彼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录取名额,这些名额并非都给高中生,90%的名额都是为那些军人准备的,剩下的少数几个名额就成了高中生竞争的目标。每个大学平均一个录取名额就有40个学生竞争,且大学参考的并不是学生的平均成绩,每所大学都有各自参考的几门特定科目,比较这几门科目的成绩再筛选。也就是说,要想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你必须要放弃那些不必要的科目,全心攻取特定的科目,当然,这也意味着最后考取的学校的范围也将缩小。
可选的学校少了,录取名额还很有限,可以想象那种压力之大。学习本身就有压力,更何况普京的父母、教练都紧盯着他,同时还希望他放弃考大学,可想而知当时普京的感受。
幸而,普京所在的281中学的老师有办法,他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上大学,尽管普京并不打算继续深造化学,但这所以化学教学见长的学校的老师并不介意,他们依然很尽心地帮助普京。最终,普京以作文B,其余科目都是A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
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被称为俄罗斯的“民族财富”,它培养了很多闻名世界的科学家,更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院校之一。该校位于涅瓦河北岸,与冬宫遥相对应。学校设有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管理哲学、法律、历史、经济等学科,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进入这样一所世界名校,无疑让普京更加接近自己的梦想——离克格勃又近了一步。
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建校于1724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已培养了成百上千位优秀人才,享誉全球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奠基人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学者,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毕业的学生,或在该校任职的老师当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就有8人。从该校走出的人才中,不仅有在各方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还有很多政府的高级官员。世界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即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当然,普京也是这所学校历史上一个夺目的闪光点,他也是该校的骄傲。
刚入大学,普京非常兴奋,但小胜利没让他得意忘形,他知道自己想要进克格勃就必须加倍努力,汲取更多专业知识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目标明确,剩下的就是朝着目标前进了。
普京入大学时是1970年,正是苏联的黄金时期。由于政府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大笔资金流入国内,人民生活较为富裕。人民富裕,生活安定,便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可问题往往便在这时出现。
当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出现,人们原本被压抑的惰性便会释放开来,容易深陷享乐主义的怪圈,无法自拔。
列林格勒国立大学里的学生,自然都是全国精英,在这样一个精英聚集之地,文化生活开展得也相对丰富。每当太阳西沉,各种晚会、聚会也就陆续上演,每天都有新活动,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当同伴们都沉迷于各种聚会之时,普京却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埋头苦学。除了体育活动,他几乎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甚至连共青团都没有参加。
他要去克格勃,他知道自己要将仅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只有如此,去克格勃工作才会成为可能。通常,他也都会刻意避开那些聚会,太过吵闹的环境总是让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他会一个人待在宿舍或者教室啃书本,可有时候聚会也会抢占他的地盘在宿舍举行,此时,他只能去图书馆找个安静的角落继续奋发。
普京认真学习的态度,是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认同的,一开始,还有人去邀请这个学霸,但普京每每婉言谢绝,大家也就产生了不打扰他的想法。久而久之,普京的时间真的完全由他一个人掌控了,他在自己设定的知识范畴贪婪地吮吸着养料。
普京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苦学5年,除了攻读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苏维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