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计划的失败,也使俄罗斯市场更加混乱。政府控制了贷款,信贷紧缩,这让那些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只好向其他企业贷款,但市场的低迷导致他们无力偿还债务,企业间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资金方面被控制了,商品也大量滞销,企业很难获取利益,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只能进一步缩小生产,为求自保,企业也开始大规模裁员。随之而来的是,失业人数急剧上升,社会也越发不安定。为了维持社会和谐,政府只能发放大量救济补贴,这反而使原本经济状况就处于赤字的俄罗斯财政负担更重了。
不肯服输的盖达尔仍不肯作罢,他又实行了第三次计划——大规模实行私有化。
盖达尔分析,前两次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私有化程度过低,因为国有企业不容易受市场的控制,且国有企业有国家当后盾,不容易出现破产危机。正因为缺少这种危机感,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很难拥有竞争积极性。而在当时俄罗斯的市场中,国有企业又占了大多数,这便是问题之症结。
盖达尔鼓励实现私有化,为了加快私有化的进度,他推荐的方法是无偿赠送。这听起来十分荒唐,可却不失为一个快速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时俄罗斯全国人口共1.5亿,而其国有财产的1/3是1.5万亿卢布,俄罗斯政府决定将这笔财产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俄罗斯人,就如之前承诺过的一样,国有财产是国民们共有财产,现在就是将人民的财产还给人民的时候。如此折合,每个俄罗斯人都可以分到1万卢布,他们将领取到一张1万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购买商品。
对民众来说,白给的钱自然是乐意收下,但当他们真正收到这笔钱时,已是1992年10月的事情了。那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相当严重,1万卢布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耐用,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钱最多只能买一双稍好一点的皮鞋。
这么看来,私有化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那些暴发户以及特权阶级。大批的国有企业被他们收入囊中。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如何长久地发展这些企业,而是怎么才能在短时期内收取到更大的利益。员工们的薪酬被苛刻压榨,既拿不到钱,又得不到权,企业的生产经营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员工们都是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状态,企业还想得到发展,实属做梦。
盖达尔不可谓不努力,可他的努力付之东流,他的第三次改革再次失败。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
与盖达尔政府解散一起产生的恶果,是俄罗斯经济在“休克疗法”期间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在改革期间,俄罗斯的GDP水平直线下降,总量只有美国的1/10,与往年相比足足少了一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再次陷入谷底。
接连错误的决定,让俄罗斯面临着更大的危机,而其命运到底会怎样,这无疑是叶利钦本人及所有俄罗斯民众都关心的问题。就在这时,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