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付出未必会马上收获成果,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本本分分地工作,他们隐藏在聚光灯下,栖息于荧屏之后。可他们却无法让人真正漠视,身居暗处的他们,总散发着无法阻挡的耀眼之光,在旁人无所洞察时绽放出不可比拟的气质。
当普京开始成为叶利钦身边的红人,他也就逐渐从幕后站到了台前。他的这一转变,似乎是历史进程使然——叶利钦在政治上遭遇的危机,即是敦促普京转战台前的导火索。
叶利钦早年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经被戈尔巴乔夫一度贬黜,后来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幸而又东山再起,并一步步走向政治巅峰。叶利钦执政期间虽然也发生过或大或小的危机事件,但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段总能化险为夷。只是,上得山多终遇虎,叶利钦在其执掌大权的末期,遇到了从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国家杜马议员准备弹劾他。
这场弹劾的诱因,是叶利钦将当时担任代总理的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切尔诺梅尔金开除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切尔诺梅尔金没有活力,缺乏上进心,没有创新意识。显然,这仅仅是叶利钦为罢免切尔诺梅尔金随意找出的理由,因此就凭借这种牵强的借口而免去代总理的职务,任谁都不会接受。
当时,很多人都对叶利钦这荒唐之举表示不满,也有人谏言希望他三思而后行,可他心意已决,谁也没法成功说服他。在叶利钦看来,总理不过是一个任由自己摆布的傀儡罢了,一个已经没有用处的傀儡,是完全没必要继续担任总理之位的,他需要新的、更有用的人来填补空缺。
早期的俄罗斯政坛中,总理一职通常是更换最为频繁的一个职位。1991年6月,叶利钦成功当选俄罗斯总统时,他就顺带兼任了俄罗斯总理一职。一年之后,他主动辞去总理职位,盖达尔继承了其衣钵,成为第一位代总理。
可悲的是,盖达尔在担任代总理的期间,实行了让他最后倒台的“休克疗法”,原本这一政策肩负着拯救俄罗斯经济的重担,没想到,反而使得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濒临崩溃。“休克疗法”的失败,让他代总理一职随之消陨。
风水轮流转的俄罗斯总理之职,在盖达尔之后是切尔诺梅尔金。
1992年12月,切尔诺梅尔金在叶利钦的提携下成为新任俄罗斯总理,且在担任总理之时,他还兼任着安全会议常务委员。1996年,切尔诺梅尔金再度当选俄罗斯总理,可两年后,叶利钦将他罢免了。
虽被罢免,可切尔诺梅尔金是在叶利钦手下担任总理时间最长的一个人,同时其在任期间并没有做过欠妥之事,可却无端地被叶利钦以可笑的理由开除了,这实在令人费解。叶利钦挑选的开除时间很不凑巧,当时俄罗斯经济状况仍不容乐观,恰是需要人才之际,可他仍然一意孤行,这种任意妄为彻底惹怒了俄罗斯政界人员。
很快,一些联邦主体的首脑人物纷纷发表声明,要求叶利钦离职,在弹劾总统的倡议书上,245名杜马议员都在上面签了名字。以此为导火索,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倒叶利钦”运动中。这下,叶利钦摊上大事儿了!
当然,弹劾总统并非易事,虽然俄罗斯国家杜马有可弹劾总统的权力,但要想真正弹劾成功,是要满足一些条件的。
首先,国家杜马中要有1/3及以上的议员同意弹劾总统,并且提交弹劾的提议。提议再交由国家杜马专门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
其次,要将提议中对总统的各项指控由国家杜马进行确认,有2/3以上的议员通过这些指控之后,再交由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归纳总统的各项“罪行”,再做出“结论书”。
再次,将结论书上交到宪法法院,法院先做出相应的程序,再对指控的罪行进行裁定。
最后,由联邦委员会投票,当有2/3及以上的议员投赞成票时,总统就将被成功弹劾,反之则弹劾失败。
可见,弹劾的程序相当复杂,而且每一道程序的执行都极具难度,通常情况下,弹劾都会失败。不过,已经有众多议员对叶利钦频繁更换总理的做法表示不满了,恐怕他这次凶多吉少。那么,叶利钦接下来会怎样做?
在一般人看来,弹劾总统这样的大事可能只是那些对叶利钦做法不满之人的恫吓之举,只是吓唬的手段,可这场弹劾风波并没随时间的推移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1999年,弹劾事件再次升级。
国家杜马成立了弹劾委员会,委员会曾举办了多次听证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