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担任总统之后不久,便将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土豪们召集在一起,他此举的目的,是希望与他们做一个交易。
普京以不去追究土豪们获得金钱的途径为条件,希望他们能不再干涉国家政治、扰乱政权。这一点并不过分,毕竟寡头们最认的还是金钱,因此普京的这桩买卖做得很成功,也很有成效,一些寡头接受了普京的提议,默默地赚钱,退出了政坛。
当然,接受交易的并不是所有人,仍有部分寡头拒绝了,因赚钱已经不是他们的目的了,他们要的是权力。普京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小算盘,面对他们的挑衅,普京决定迎击。只是,还未等总统出击,寡头们就沉不住气了,第一个向普京挑衅的就是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
别列佐夫斯基家底雄厚,加上又是国家杜马成员,经常出入克里姆林宫,因此自认为还有些人脉。在普京竞选总统时,他曾利用手下的媒体为其拉票,故而更觉普京能当选总统,他实在功不可没。有了这一层关系,他便料想普京不敢动他。同时,普京出任总统时间不长,他就更不把普京放在眼里了。
当时,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普京决定在政府内部实行垂直领导,下级部门直接由上级同类型的部门指挥,这样做可以大大地缩减下级部门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丝毫不将普京放在眼里的别列佐夫斯基却不这样认为,他决定给普京一点颜色看看。他写了一份公开信给普京,信中谴责普京这样的做法是在分裂俄罗斯,他还四处发表言论,宣传普京是分裂俄罗斯的分裂党。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了反对派,正式向普京宣战。
正因别列佐夫斯基的挑衅,才让普京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些寡头们。寡头们的嚣张气焰多留一日,俄罗斯就多一分危险。铲除寡头,不是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式。
2000年11月的一天,别列佐夫斯基接到了俄罗斯总检察院的传讯,他被指控利用瑞士的两家银行洗钱,将俄罗斯航空公司在国外的几亿美元全都占为己有。
别列佐夫斯基与叶利钦私交甚好,而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老板是叶利钦的女婿奥古寥夫。普京知道,要是继续深究下去,势必会牵连到叶利钦及其家人,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打击别列佐夫斯基的时候,普京特地约见了叶利钦,向他征询意见。叶利钦认为普京打击寡头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愿意支持普京。得到叶利钦的支持,普京便放开了手脚。
接到检察院传讯的别列佐夫斯基当时正在国外,面对传讯,他丝毫未有任何紧张感,凭借自己在俄罗斯的人脉关系以及政治影响力,居然公然拒绝检察院的传讯。不仅如此,他还向媒体透露,他利用俄罗斯洗的黑钱,全部都用在组建“团结联盟”竞选联盟以及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之上。别列佐夫斯基倒打一耙,以为这样就可以为普京增加负面新闻,迫使他放弃继续与自己较量。
普京岂是那种会向恶势力低头的软弱角色?面对别列佐夫斯基的污蔑,他继续向其施加压力。别列佐夫斯基一直躲在国外不肯回国,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逃掉法律的制裁。没过多久,联邦司法部门依法将别列佐夫斯基在俄罗斯的所有家产全部冻结,他被赶出了俄罗斯。
彼时,别列佐夫斯基在俄罗斯已经没有了立身之地,面对洗钱、贪污、金融诈骗等多项罪名,他只好移民英国,向英国政府寻求政治庇护。
流亡在外的别列佐夫斯基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债务缠身的他只得变卖家产,眼见自己的财富逐渐流逝,他心痛不已。2013年3月23日,这位前俄罗斯金融大亨死在了他伦敦附近的寓所内。
清理寡头的第一枪已经打响了,面对那些执迷不悟的寡头们,普京自然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
当普京接二连三地打垮了几个寡头之后,其他寡头纷纷表示服从,再也不敢惹是生非,比如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作为俄罗斯矿业巨头、媒体大王波塔宁自然也是普京打击的对象,他当时之所以没有像别列佐夫斯基那样悲惨的下场,是因为他几番思索之后决定弃暗投明,选择站在普京的阵营当中。
当时,在俄罗斯另一位媒体巨头——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被逮捕之后,俄罗斯检察院对波塔宁拥有的诺里尔斯克镍矿冶公司的合理私有化提出了质疑。经估计,诺里尔斯克镍矿冶公司价值3.1亿美元,但波塔宁却仅仅用1.7亿美元的价格将该公司收入囊中,其中存在1.4亿美元的差价。此外,波塔宁曾担任过政府副总理,曾有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