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十分不满。了解到这一细节,俄军认为与亚马达耶夫可能有和谈的机会。
恐怖分子十分狡猾,事先捕捉到了亚马达耶夫的“叛变”意向,为了守住车臣的第二大城市,马斯哈多夫立即派人去劝说亚马达耶夫,甚至还威胁他,要么选择投降,要么代替俄军炸毁吉杰尔梅斯。
这样的威胁要是放在以前,或许还有效果,但在当时兵临城下的紧急情况之下,比起马斯哈多夫的口头威胁,眼前俄军的飞机大炮才是最有效的恐吓手段。最终,亚马达耶夫选择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俄罗斯与车臣的关系。由于亚马达耶夫的倒戈,普京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车臣的第二大城市。
占领吉杰尔梅斯,可以说是俄军在这次战争中取得的一大重要战果,但普京并未因现在阶段的喜人成果沾沾自喜,他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他的这一方略很快奏效。
11月20日,车臣马尔坦区的居民向俄军投降,该地区政府以及长老们还表示,愿意自行组织民兵部队帮助俄军攻打车臣的非法武装部队。是时,俄军已经逼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了。
11月23日,俄军在离格罗兹尼郊区两公里处接到了车臣非法武装部队发来的和谈请求,但普京断然拒绝。
和谈的结果早已知道,俄方停止战火的唯一条件,是对方交出巴萨耶夫等恐怖分子,而车臣非法武装部队肯定不同意,他们表面上是来求和谈的,可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普京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缓兵之计,称在击溃车臣非法武装部队之前,他们发来的任何协商请求都一律拒绝。接着,俄军继续用飞机向车臣非法武装部队藏匿的居民点进行轰炸。
1999年12月3日,反恐行动进入第三阶段。
俄军司令谢尔盖耶夫对记者说,预计在1~3个月内便会结束战争。12月4日,俄军已经包围了格罗兹尼,解放格罗兹尼只是时间的问题。12月6日,俄罗斯空军再次盘旋于格罗兹尼的上空,但这一次俄罗斯空军并没有投放炸弹,而是散发了宣传单。传单上说,如果在12月11之前,城内的居民若没有通过“五一村”这条安全通道离开格罗兹尼,就会被当做“恐怖分子”,将在之后予以惩治。
这是普京下的最后通牒,他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待发动最后一击的时机。
1999年,对普京而言是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他由政府总理变为俄罗斯的代总统。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千禧年的喜悦中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普京去做。
奋斗在战斗一线的士兵们,还在车臣与敌人僵持,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个时候也是士气最为低落的时候。普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代总统,必须要为此做些什么。
2000年1月1日,身在前线的士兵们听到了一条让他们振奋的消息——代总统普京将带着妻子飞赴车臣前西岸慰问所有英勇参战的战士们。
普京结束这次慰问时,俄军攻破了韦杰诺附近的制高点,车臣东南部的战略要地也被俄军占领,这也让车臣非法武装部队的领导人慌乱了阵脚。
2000年年初,正是普京为竞选俄罗斯总统紧张地筹备时期,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松对车臣的军事行动。
1月18日,天微亮,俄军终于发动了最后的攻击。俄军在最后时刻选择三面夹击,在警察以及车臣民兵的协助下,俄军顺利地攻入格罗兹尼市的中心广场。当然,轻松攻进格罗兹尼并不意味着车臣非法武装会放弃最后的抵抗。对地形十分熟悉的车臣叛军在一开始还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事先早就已经埋好了地雷,这场决战势必异常惨烈。
在最后的战斗中,车臣的叛军死伤无数,但俄军同样伤亡惨重。俄军少将马洛弗耶夫在这次战斗当中不幸牺牲了。当普京得知这一噩耗后,立即向马洛弗耶夫的家中打了电话以示慰问。
1月19日,俄军再次派出了飞机对格罗兹尼的市中心发起了猛攻,在炮兵的协助攻击下,俄军前进中的阻碍基本扫除,俄军顺势攻入格罗兹尼市中心。非法武装分子愤然反抗,两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1月20日,俄军第三次攻入市中心,但这一次俄军却出现了重大失误。当时冰天雪地,四处白茫茫一片,而俄军却身着绿色军装,在白色雪地中显得格外明显,这无疑成了车臣叛军的醒目目标。这一天,俄军损失惨重。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普京批准特种部队参与这次战争。2000年1月21日,特种部队赶到了格罗兹尼,马上投入战斗。随着特种部队的加入,俄军的战斗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