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经验》发表。
一九三五年三十五岁
二月十五日,应约创办武汉日报《现代文艺》副刊。
九月,英国青年诗人朱利安·贝尔应邀来武汉大学任教。
十二月,小说集《小哥儿俩》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是年,发表小说《春天》、《开瑟琳》、《转变》,散文《悼花狗》、《西京日记》,童话《红色的冬青》和书评《十七岁》等。
一九三六年三十六岁
一月初,赴北平吊唁克恩慈女士,借机与朱利安私会。
春,致信天津女师三年级学生张秀亚来京会面。
七月,带小滢回北平与从美国探亲的妹妹淑浩相聚。
十月,与朱利安·贝尔婚外情事发。朱辞职。
十二月末,武汉日报现代文艺副刊停刊。
是年,发表小说《小床与水塔》、《一件喜事》、《死》,散文《悼克恩慈女士》、《春的剪影》等。
是年,美术作品参加南京全国美展。
是年,《大公报》评选“文艺奖金”,应邀担任裁判委员。
一九三七年三十七岁
二月下旬,赴广州与朱利安见面并送其到香港回英。
七月下旬,随陈西滢赴庐山,参加蒋介石举行的“共商国是”谈话会,会后游山并与胡适会面。
七月十八日,朱利安在西班牙马德里被德机炸死。
十月三日,参加武汉大学战时服务团,赴汉阳劳军。
是年,发表小说《疯了的诗人》、《八月节》,散文《小莹》、《慰劳汉阳伤兵》。
是年,与朱利安母亲瓦内萨·贝尔开始通信。
是年,陈西滢父亲被日机炸死。陈冒死回老家把母亲和姐姐接到武大同住。年末,陈把母亲和姐姐转重庆弟弟处,遂赴四川乐山安排迁校事宜。
四川乐山(1938—1946)
一九三八年三十八岁
三月三日,凌叔华致信弗吉尼亚·伍尔夫,后伍复信鼓励其用英文创作自传。
三月二十七日,陈、凌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凌为会员,陈为理事。
六月,“武汉会战”在即,随武大西迁四川乐山,住城北嘉乐门半壁街57号。
一九三九年三十九岁
八月十九日,日机轰炸乐山。
八月初,其母病逝,携小滢绕道赴北平奔丧。
是年,与伍尔夫信件往还,至伍尔夫自杀身亡。现存伍回信六封。
是年,发表散文《后方小景》。
一九四〇年四十岁
暂居北京,在燕京大学兼课,住海淀燕大南门外羊圈胡同。小滢入燕大附小读书。
一九四一年四十一岁
秋,因陈西滢赴英主持中英文化协会工作,携小滢离北京回乐山。
一九四二年四十二岁
二月六日,绕道香港、广州、贵州回到乐山。十三日,陈西滢与桂质廷同行赴英。
九月,发表中篇小说《中国儿女》。
一九四三年四十三岁
七月,自筑屋万景山破庙旁,并在平房上搭建小楼,小可容腾,与凌云、乌尤二山遥遥相望。
是年,在成都、重庆举行几次画展。
是年,发表散文《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山居》。
一九四五年四十五岁
秋,杭战胜利后到重庆陈西滢胞弟家候机。
一九四六年四十六岁
春,乘机返回北平。
八月初,由北平赴上海候船出国,借住复旦大学靳以家。
九月二日,乘“麦琪将军号”赴美,去印第安纳州胞妹淑浩家相聚。
十一月,到达伦敦。陈西滢出任国民政府驻新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因总部设在巴黎,此后数年陈西滢往返于伦敦和巴黎间。
英国伦敦(1946—1956)
一九四七年四十七岁
是年,定居伦敦,住亚当森街十四号。
一月,邀瓦内萨到伦敦会面。
春,访弗吉尼亚·伍尔夫故居。
一九四九年四十九岁
八月二十五日,凌叔华、陈西滢到英国南海边伯恩茅斯公寓参加李四光女儿婚礼。陈告知李四光国民政府外交部阻其回国信息,李听后只身渡英吉利海峡,经法国、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