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董明珠出生在古城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家庭。董明珠是家里的第7个孩子。在这个不缺少孩子的家庭,董明珠自然成了父母眼中的“小多余”。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多余”,日后竟成为创造中国营销神话的“女皇”,成为年营业总收入超千亿元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家用空调品牌的掌门人。
董明珠的父母给她起名字时,虽然选了一个“珠”字,但父母一定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会与南方的珠海有什么关联。凑巧的是,董明珠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擦亮了一个名叫“格力”的品牌。这个品牌,不但照亮了珠海,也照亮了整个中国,甚至照亮了全世界。
传奇式的人物,往往是应运而生、应时而生的,然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千锤百炼,劳其筋骨,最终脱颖而出,成就大业。董明珠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充满艰辛和痛苦的经历中,她用一种忘我的精神,书写了一段神话般的营销传奇:先辞职南下,而后加入格力,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做起,辗转大江南北,追讨欠债,智斗“老赖”,讲诚信,创业绩,用3年时间接连登上3个销售台阶,与格力空调一起,在风生水起的家电市场,不可思议地闯出了一条属于格力、也属于她自己的成功之路。
董明珠出生时,正值建国5周年前夕,国家正处在百业待举、百事待兴的建设时期。虽然生活在江苏南京这个充满古都遗韵的城市里,又是家里7个孩子中的“老小”,董明珠却没有养成小家碧玉式的性格。在家里,她从来不拿“老小”作为资本去讨父母的偏心,去讨哥哥姐姐们的呵护。她不撒娇,更不耍赖,很小就大模大样地像个“小大人”。她喜欢南京这座古城,在玩耍之中,默默地汲取着古城所特有的恢弘厚重的文化底蕴。可她的心里,却老觉得这座古城缺点什么。她常常跑到古城墙下瞧瞧、看看,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悟。
有一天,董明珠对母亲说:“这南京城显得太老旧了,应该给它打扮打扮,让它新鲜新鲜。”母亲对她说:“这事是大人们的事,用不着你小孩家家的操心,你个女孩家,将来懂得相夫教子就行了。”董明珠不服气地说:“这事为啥是男人们的事?女人就不能想,不能做吗?”母亲告诉她:“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母亲的话,董明珠一直记着。
董明珠从小就是一个聪明、自信、倔强的孩子,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在她的心里,自己想做的事就大胆地去做,而且必须做好。董明珠说:“我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任何一位老师,都没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把我的家长找到学校。对所学的课程,我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个学期,我都会把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交到我父母的手中。”
董明珠写作业,都是想好了才下笔,然后一气呵成,从来不搞勾勾抹抹式的返工。董明珠说:“我写作业,没撕过纸,作业本上几乎没出现过错误。老师们总是把我的作业本当成范本让同学们学习。越是向我学习,我做起作业来越是认真,作业完成得越好。”
学生时代,董明珠就养成了不浪费时间的习惯。只要是她学会了的知识,就绝不会再浪费时间去温习。董明珠说:“我从来都是在上学的时间里看书,放学以后,是绝对不看书的。学会了的知识,再去看,再去复习,就是浪费时间。放学后,我会自由自在地参加打球和爬山之类的运动。我觉得,只要学习成绩能让老师和父母满意,就没必要整天地盯着书本看。”
提起父母,董明珠总是心存感激。她说:“尽管小时候我的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我清晰地记得我从小长到大,从来没穿过带补丁的外套。带补丁的衣服都穿在外套的里边,外面穿的总是最好的。父母非常注意我们的言行,一直教导我们说话办事要诚实,绝对不能骗人,不能撒谎。”
读初中的时候,董明珠最想做的两件事就是学游泳和学骑自行车。而这两件事,董明珠的父母都极力反对她做。父母觉得,学游泳和学骑自行车都是有危险的事,一个女孩子家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学这些东西。可董明珠执意要学,父母也拿她没办法。
董明珠说:“我学游泳的时候,学校老师让一位曾经横渡过长江的老手教我。他游泳游得特别好,一见到水就会兴奋。那天,他带我来到池塘边,先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撑在水里的一个地方站着,他先在池塘里游一圈,回来后再教我怎样游泳。由于我是第一次下水,心里特别紧张,一不留神,就掉进池塘里去了。我当时吓坏了,就拼命地喊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