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 > 默认卷(ZC) 牵挂儿子,成才自立有所为

默认卷(ZC) 牵挂儿子,成才自立有所为

的董明珠已经成为“走过的路不长草”的那个“女强人”。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条件来满足儿子的要求,可她面对儿子殷切的眼神,毅然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理由就是简单的“妈妈没有时间”。当儿子恳求让她的同事送一送他时,作为母亲的董明珠也拒绝了。

多年之后,董明珠想起此事时,总有些后怕,并唏嘘不已。她连自己儿子最起码的请求都无情地拒绝了,知道自己做得有些残酷了。当时,广州机场的治安还不理想,而儿子只有12岁,让孩子一个人从珠海乘公交车到广州机场去乘飞机,真是过于苛刻了。

董明珠说:“到了目的地儿子下飞机时,我们派出的营业员来接他。营业员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我的儿子简直就是从机场里冲出来的。”说到这里,董明珠已经有些哽咽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儿子当时的心理,儿子当时已经紧张得没有丝毫安全感了。于是,我的心里也一下子难受得不得了。”

没人知道,那个12岁的孩子先是一个人坐在公交车上,而后又一个人坐在飞机上,他心里都在想些什么。或许有一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也或许有一种对母亲的疑惑。他让母亲去送他,一定是想和母亲多待一会儿。虽然他从小就习惯了掩盖自己的感情,可他毕竟是个孩子,一个期盼母亲疼爱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那里,也许已经对父母过多的爱护感到厌倦,而在他这里,母爱却显得过于单薄。

因为本职工作的特殊性,董明珠与儿子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少,她只好把母爱更多地体现在行为影响的潜移默化中,希望儿子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董明珠觉得,母子之间沟通的语言无须太多,也不在于母亲非要跟儿子说什么、要跟儿子做什么,而在于母亲的言行举止。她觉得,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多多经受磨砺。如果长期生活在蜜罐子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当很多家长每天都在接送孩子上学和回家时,她希望自己能够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着儿子独自走回家。

董明珠在谈到如何教育孩子及自己的教育观时说,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用各种各样的礼物哄他,开车送他上学,考试时甚至把饭菜都拎着送到学校大门口。这种爱并不是培养孩子的好办法。在她看来,最好的母爱就是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判断事物的好坏。

在南京做格力空调销售的日子里,董明珠几乎天天都在市场奔波,很少回家看看母亲和儿子。偶尔深夜路过家门回去一下,母亲和儿子也早都睡着了。而第二天一大早,董明珠就离开了家。有一回,董明珠在销售中打了一个大胜仗,就决定回家陪母亲和儿子好好待几天。董明珠依然记得那一天的情形。那天,儿子回家看她躺在沙发上休息,显得特别高兴。可就在这个时候,董明珠的电话响了,电话的那头说:“格力一批销售员‘集体辞职’,请速回总部处理经营工作。”

董明珠来不及和儿子说几句话,就收拾行装,向火车站奔去。在上火车的一刹那,她清楚地看到儿子脸上的泪。望着儿子,她的眼泪也禁不住地刷刷流下。

有人问董明珠:“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董明珠非常自信地说:“我的成就一个是儿子,一个是格力。说儿子是成就,是因为我没有溺爱儿子;说格力是成就,是因为格力成了中国的品牌、世界的品牌。”

董明珠是不轻易掉眼泪的,但却时常被儿子感动得掉眼泪。高考的时候,儿子也是一个人做准备,自己还带上常用药以防意外,这对董明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因为儿子自立了,儿子知道照顾自己了。2007年1月,董明珠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她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意外地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亲爱的妈妈,恭喜你!”的祝贺短信,她顿时就流泪了。有时,她真的觉得自己在远离格力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

如今,董明珠的儿子已经部分继承了母亲的自立与自强。她的儿子说,不希望在母亲的羽翼护佑下过安逸的生活,也不希望因为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董明珠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实行贴身的爱抚和严格的管教,却一直保持着一种适时的沟通与指导。从儿子几岁时,她就经常鼓励儿子要坚强勇敢,自力更生。她对儿子说,只有这样,才能在长大之后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在很多采访董明珠的电视节目里,董明珠的儿子东东都没有出现过。东东说,他不想因为母亲而让自己在社会上享受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