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有一句最让消费者称赞的名言:消费者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压力永远由格力承担,而不是让消费者承担。这样的话,不在说得如何好,而在做得如何好;不在承诺如何美好,而在兑现如何美好。承诺是土,兑现才是金。
董明珠说:“我们从来不用虚假的承诺来欺骗消费者,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作为来引导消费者。”她认为,企业应该引导消费者去消费品质最安全、价格最优惠的品牌,从而获得消费的最理想价值。品牌的信誉度,是用销售数字和产品质量堆积起来的,而不是用广告和宣传营造出来的。
在空调企业的价格大战中,一些企业曾经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拼命地误导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虽然买到了价格便宜的空调,但是买回去却不能用,至少是不好用。一些企业针对消费者不满的状态,在售后服务上采取了蒙骗消费者的办法。消费者买回去的空调坏了可以抬回来,产品屡坏屡修,来回往返,最终也无法消除消费者的烦恼。以这样的心态做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必然被消费者所淘汰。董明珠说:“格力坚决不做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做这样的企业。做这样的企业,就是害人、害己。”
早在1994年,格力电器就意识到树立消费者至上理念的重要性。当时,格力在国外采购的材料应该是最好的,但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产品质量和匹配问题,从而造成了采购来的材料完全不符合格力的生产要求,空调装好后在启动环节上存在问题。这在格力电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此,格力痛下决心,开始在产品的研发上大做文章,从而拉开了由自己来研发和控制核心技术的大幕,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而在此时,一些商家在利益至上经营理念的驱使下,把引导消费者变成了引诱消费者。他们只考虑今年能与别人合作就达到了目的,而不是考虑长远地与别人合作。只考虑尽快能大赚一笔,而且比合作者赚得多,而不考虑合作共赢。可董明珠所想的却恰恰相反,她所坚持的完全是一个共赢的思想。她希望合作者能比格力赚得多,只有这样才能与合作者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来做发展格力这件事。
董明珠指出,要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企业本身必须讲诚信,承诺必践诺,说到必做到。诚信是实现共赢的根本,是合作干事的前提。许多企业因为缺乏诚信,企业最终不是关门了,就是转让出去了。在价格竞争中,一些企业过分炒作概念,不是标榜产品采用某某世界名牌压缩机,就是标榜采用某某国际先进艺术,以此来衬托自己产品的档次之高、质量之好。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不诚信的行为。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成。
2003年,空调行业竞争激烈之势,“健康空调杀菌”“变频空调节电”“空调同质化”等概念的炒作在行业内盛行。对此,格力空调董事长朱江洪和总经理董明珠都挺身而出,进行了严肃的批驳。
朱江洪认为,变频空调并非都省电。交流变频空调的电机效率只有40%,并不省电。直流变频能将电机效率发挥到80%以上,这才有一定的节能效果。而所谓的健康空调、杀菌空调,使用的都是早已拥有的冷触媒和光触媒技术。技术原理是利用紫外线和一部分触媒杀菌,并无新意。对于“空调同质化”问题,董明珠则认为,提出“空调同质化”是一些小品牌为了抢市场,故意歪曲事实来混淆视听。空调是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主要体现在空调整机的匹配技术上。不同品牌的空调,尽管规格型号相同,但噪音大小、制冷制热量和寿命都不一样。因此说,空调行业疯狂炒作概念,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格力做出“整机6年免费包修”的承诺,是因为格力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着充足的信心。这个口号,不仅仅是格力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格力对自己提出的苛刻要求。兑现6年免费包修的承诺,就是对消费者的最大负责任。董明珠说:“如果承诺不兑现,就不是诚信企业,消费者就不会买你的账,就会抛弃你。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将产品做好。6年免费包修看似是我们对消费者的承诺,实际是对我们自己的挑战。”这样的承诺,也直接成就了格力产品的维修数量越来越少,6年之内几乎杜绝了维修,使维修成本大幅度地下降。这样的结果,让格力和消费者双方受益。
格力电器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一条破旧的窗机生产线,年产量仅有2万台。而当时同行对手已有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生产规模。可格力没有气馁,在格力电器全体员工的誓师大会上,朱江洪就曾激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