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 > 默认卷(ZC) 咬定目标,发展定位国际化

默认卷(ZC) 咬定目标,发展定位国际化

格力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6000万台(套),商用空调年产能550万台(套)。2005年至今(2014年),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9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

早在1993年,格力电器就开始探索实施国际化战略。当年,格力就充分利用质量好、制造成本低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松下、大金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订单,产品出口量迅速飙升,甚至出口到家电强国日本,产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1994年底,格力拿到国内第一张欧盟CE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1995年起,格力连续18年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行业前列。1997年起,格力实现银行贷款为零,也在这一年格力创造性地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家电企业依靠国美、苏宁等大卖场销售的渠道模式。

1998年格力领导通过出国考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走出去,向国际化企业迈进。1998年10月,格力空调产品顺利打入巴西市场,以“格力”品牌在巴西的各大超市设立专柜进行销售,并凭借其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渐渐被广大巴西消费者接受。1999年3月,格力就专门成立筹备小组,负责在巴西建厂的可行性研究。2001年6月6日,格力在巴西玛瑙斯自由区投资3000万美元,年产20万台空调的“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目前,格力在巴西的销售网点遍布24个州,拥有200多家代理商、近1000家经销商。

2006年,格力电器在南亚巴基斯坦建立了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年产量规模达10万台(套)。与巴西基地不同的是,该生产线由当地经销商投资,格力只是提供技术支持,但其生产销售的全是格力牌空调。这是在格力分析出他们对巴基斯坦市场还不是很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策略安排,可见格力在走进国际市场时是慎之又慎。

2007年,格力电器又在越南胡志明市著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内投资建厂,并于2008年4月正式投产,成为格力在海外的第三个空调生产基地。从建厂初期到现在,格力的产能以几何倍数急剧增加,并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专业空调生产基地,其产品已远销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品牌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格力的目标就是世界第一。万事开头难。在开拓海外市场上,格力电器迈出的步伐谨慎而坚定。格力电器先把产品出口到海外,进行市场的试探性销售,看看这个国家对格力产品的接受程度,市场容量的情况怎么样,然后看看这个市场能不能消化格力产品,能够消化多少,做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盈利。

1997年,格力电器尝试性地进入巴西市场。最初的一年,格力大概销售了两千到三千台。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格力每年的销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格力空调于1999年在巴西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格力在巴西一年的销售量已经超过50万台。

董明珠一直强调,参与国际化竞争,是格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化不是寻找成本低的生产国,而是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董明珠认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优势的资源配置愈发显现出巨大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变革,资源配置已经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全球。

在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洽谈的过程中,董明珠始终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坚决走自己建而不去并购国外企业的路子。土耳其、美国等地的空调企业,都看中了格力的技术和实力,极力邀请格力去收购他们,但都被董明珠委婉地拒绝了。

董明珠清楚地意识到,国外的企业之所以愿意被并购,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严重亏损,没有任何效益,他们已经把这视作一个负担,所以希望有企业去并购他们,另外中国的企业也就十几、二十几年的历史,没有什么海外并购经验,而且并购涉及文化的融合、法律冲突、劳工法规等方面的问题,国外企业自己都无法管理好,中国的企业就更加难管。

董明珠总是不失时机地在国外建立格力的生产基地,以推进格力的国际化进程。2006年3月,格力巴基斯坦生产基地投产。2008年4月,格力越南生产基地投产。这两个生产基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格力投资兴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