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颗没有击中目标。
李天赐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倒鬼子,他演练了不下六次连续射击,充分考虑到了M1***的后坐力以及枪口跳动造成的偏差。
按照李天赐的估计,如此近的距离,进入射击状态的他不说将四个鬼子全部射杀,至少不会打不中目标。
结果最后一枪竟打空了。
其实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战绩了,他手里的是手枪,不是精准度较高的半自动步枪,四枪杀了三个鬼子,即便是**精锐七十四军里的老兵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这一切得益于安平军分区靶场浪费的那些子弹,若非如此,他第一枪都可能打偏,后面三枪恐怕连鬼子的皮毛都碰不到。
第一枪鬼子没反应过来,第二枪鬼子已经举起了枪口,第四枪打响的时候,三八大盖的枪声终于响起。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子弹密集的射向草丛,恨不得将李天赐打成筛子。
啾!啾啾!啾啾啾啾!
子弹划破空气的声响让李天赐冷汗直冒,鬼子的反应很快,枪法很好。
爷爷曾经说过,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其实并不可怕,那代表子弹距离自己还很远,约莫有三公尺左右的距离。
怕的就是这种啾啾的声响,一旦这种声响传来,有经验的老兵就会趴下迅速转移,这代表子弹距离自己已经很近了,可能下一秒就会击中自己。
李天赐趴在地上,匍匐前进,一直到机枪手右后侧的驳壳枪声响起。
机枪手倒下的时候,小林幸一戴着白手套的双手还拄在武士刀上,第一声枪响传来,他立马掏出了枪套里的南部十四式手枪,第三枪响起来之后,他已经瞄准了枪声传来的方向,扣动了扳机,但是没有打响。
卡壳了!
作为二战中最差的手枪,小林幸一用自己的遭遇证明,这把手枪真的连自杀都难得到保证。
他有点后悔没有选择南部九四式手枪,那枪纵然极易走火,关键时刻不卡壳啊。
“东侧草丛,射击!”小林幸一将手枪摔在地上的同时,也弯腰捡起指挥刀,指着草丛的方向嘶吼。
他的话刚刚喊完,李二蛋
便发出一声嘶吼:“乡亲们,打鬼子,报仇!”
刚才确实不是动手的时候,鬼子的枪口直直对着大家,冲动只会让身上多个血窟窿。
现在不同,鬼子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东侧草丛,趁着这个机会冲向鬼子,如此才有胜利的可能。
小林幸一没想到刚刚还像绵羊似的**山民转眼变成野兽,疯了似的冲向自己和宪兵队员,这是怎么了?
他更没想到后面潜伏着一个人,M1***第四发子弹***之后,处在连发模式的驳壳枪打响了。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一连串子弹穿过胸口,冲击力让小林幸一的身子狂抖数下,这才摔倒在地。
临死的时候,他脸上还挂着不可思议的表情。
**民众什么时候学会反抗了?他们手里没有枪,怎么反抗了?
黑子的驳壳枪击倒小林幸一后赶紧调转枪口,对准机枪所在的范围又是一串横扫,李天赐没解决的那个鬼子就此倒下。
此时,一个弹夹快速打完,丢掉驳壳枪,黑子手里的勃朗宁M1900也喷出了火舌。
砰砰砰!砰砰砰砰!
一连七枪,几乎没有停顿,黑子作为一名老兵,严格执行李天赐的作战命令。
火力越强越好,关键吸引鬼子的注意力,尽最大可能造成敌人的慌乱,给赵东升夺取机枪创造机会。
即便没有李天赐的枪准,由于距离不是太远,这七枪也是有效果的,杀了一个鬼子伤了一个鬼子。
按照计划,黑子应该窜向草丛,趴下换好弹夹和鬼子对射,以吸引火力。
哪里想原本老老实实集中在一起的村民朝鬼子冲了过去。
机会来了!黑子随机应变,一边朝前冲一边换弹夹。
倒下的机枪手左后侧有敌人,刚刚放了一排枪的鬼子刚拉动枪栓举枪瞄准,后方又传来一阵枪响。
反应较快的鬼子转身一看,身上一阵冒汗,最高指挥官小林幸一被打成筛子,倒在地上。
“八格牙路!”一名鬼子举枪就打,刚打出第一发子弹,枪栓还没拉动,黑压压的人群就冲了过来。
怎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