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辽古国东丹太子耶律倍酷爱闾山奇秀,购书万卷,置山之绝顶,筑书堂曰望海,想来便是此处了。”
洛文镜看楚昭宠辱不惊,大笑道:“耶律倍贵为太子,却让皇位于弟,不得不隐居于此,与殿下如今之境遇,倒是颇为相似,只是耶律倍以天下让之,反糟见疑,不得不弃国出走,束书浮海,寄迹他国,最后卒于乱兵之中,让后人嗟叹不已,却不知殿下可欲效仿其人,当一个让国皇帝?”
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了,那耶律倍迫于形势将皇位让给弟弟,之后一再隐忍退让,却仍是被逼得远走他国,最后在乱兵之中被杀死,下场十分不好,而虽然后来其子孙都当了皇帝,还给他谥号让国皇帝,这样的典故在刚刚被废了储位的楚昭面前说出来,却不免有了讽刺之意。
楚昭身后何宗瑜脸上都微微变了色,楚昭却面不改色笑道:“子非鱼,焉知鱼不乐?”
洛文镜哈哈一笑,又上下打量了楚昭一番道:“殿下,非常人也,若是再经历些事,动心忍性,来日必成大业。”
楚昭仿佛对那意有所指的大业毫无触动,并不接话,却只笑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王如今藩领一地,则只为这一地百姓谋求福利,曾拜读过先生诸多著作,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洛文镜又十分意外看了看风华卓然却十分谦虚温和的楚昭一眼,笑道:“辽东一代,天气虽苦寒,却因物产丰富,此地百姓颇为富饶,然而此地尚武,文风不盛,教化不兴,殿下若是要治理好此地,可从大兴文脉开始。”
楚昭含笑:“先生金玉良言,不知可否屈尊到小王王府任职,小王愿以左相一职相待,时时得听先生高见。”
洛文镜又笑了下,伸手指了指身旁这颇为破败的藏书楼道:“殿下请看这望海堂,曾有藏书万卷,却已毁于乱兵之中,曾有广厦高楼,却也破败如是,殿下若要大兴文风,从重建此藏书堂起,勉励辽东人向学之心,不知可否?”
楚昭道:“先生既有此愿……”洛文镜却忽然伸手止住他的话,道:“殿下,无虑山险峻非常,重建所需砖瓦材料,都将耗费大量银钱人工,如若为了重建望海堂,而使藩地贸然加税,民伕伤病,则非我之所愿,却不知殿下能否不加税、不强征民伕,不引起民间怨言的情况下,重建望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