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鞠上一弓表达自己的谢意。
一时手足无措的王婶,满脸急切的扶起上官燕青,低声道:“主家人,这可使不得,行如此大礼,我可是要折寿的。”
说来也怪,虽然王婶来的时间不长,可上官燕青见她却特别亲切,犹如看见了上辈子的生母。
小美蹦蹦跳跳的出来凑热闹,母女俩扶着上官燕青进屋,萧景鑫紧随其后。
上官燕青环顾四周,屋内没有丝毫的改变,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比以前干净整洁了不少。当然这一切都是王婶的功劳。
还没回过神来,小美已经端上温度适宜的白水递在上官燕青手中。这小家伙古灵精怪的,据然知道怀孕的人不能喝茶,这点上官燕青自己都没主意过。
上官燕青朝小家伙抛了个媚眼,两人相视而笑,很是温馨。
周叔搬下所有的东西,又把骡子按顿好,才大汗淋漓的回屋。他拭着脸上的汗水,眼含笑意。
有这么善良主家人,累点苦点不算啥,只要心情愉悦比啥都强。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短暂的岁月,无非图个快活。
王婶端出早已准备好的菜食,她本想为上官燕青单独准备,可上官燕青愣是不让,无奈只好作罢。
别人还未落坐,王婶已把吃食递到上官燕青面前。自从他们来了以后,她感觉自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说到这次的泡菜的要求,萧景鑫也不由的担忧起来,他心里也没底,全庄的菜都拾掇起来,恐怕也不够量。
本来很有食欲的上官燕青,此刻食不知味,她也为此事头痛。没有原料,手艺在好,销量在高,统统都是白搭。
看主家人着急,王叔也跟着操心。全都放下了碗筷,愣愣的看着彼此。
简单的扒了几口饭,各自就分头行事。上官燕青跟王婶负责在屋里提前作准备,萧景鑫跟王叔负责通知乡亲们釆摘新鲜的蔬菜。
快午后时,乡亲们陆续的背着蔬菜过来,全部到位也只有三分之二的数量,跟酒馆的需求相差甚远。
并且上次才做的新吃食辣得跳,销量也非常不错,上次上官燕青去时,祥云居早就吵吵着要补货。
看着眼前少的可怜的蔬菜,心急如焚的上官燕青不得不另寻出路。
现在有了自己的骡车,出行也方便。上官燕青打算到邻进的村子里去动员动员,众人拾柴火焰高,积少成多,能多一点也不错。
在说庄户人家挣点进项也不容易,要是自己种的蔬菜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他们应该乐意。
上官燕青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大家都异口同声的称赞。萧景鑫在心里奥恼,自己咋会都没想到呢。
确实萧景鑫总是慢半拍,每次都是上官燕青出主意。他这个做相公的很是无奈。
这也只是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可要长远的做下去,也不是办法,必竟菜有四季之分。做买卖若是断了线,那就损失惨重。
思来想去,上官燕青脑洞大开,找寻到解决之法。
萧景鑫露出一丝苦笑,他早就想到冰可以保持菜食的新鲜,可那昴贵的程度,不是他们这种做小买卖的能
用的起的。
萧家兴盛时期,每年都会有人前往送冰,可少只又少,价格昂贵。这些大都是人家冬天储冰,以备夏天使用。就算买得起,用来保存泡菜也不划算,别说赚钱,不亏本就是好的。
这妇道人家,还是头发长见识短。既使绝顶聪明,但在做生意上,还是缺乏远见。
不过萧景鑫并没有嘲笑上官燕青的意思,他大致讲了一下买冰的成本,包括弄冰的难度,以及其中的种种顾虑一一剖析。
上官燕青本以为想到好法子,可听萧景鑫说完,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焉下一大截儿。
她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在这里很少会有人用冰保鲜菜食,大都是买了消暑降温。能用冰保鲜的,不外乎是一些朝贡的鲜果加海产品之类的。对于用冰来保鲜海鲜她是见过的。
那是去红绣坊领活计,掌柜的叔伯在朝中做官,得到赏赐的海鲜。为了让他解解馋,专门吩咐奴才篓子下面垫了冰镇着送过来。当时在落云镇引起轰动,说那海味新鲜的很。
上官燕青可以想象,那海鲜从京内送到落云镇,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光用来保鲜的冰块就糟蹋不少。
好不容易想出的点子又得泡汤,上官燕青不得不拿出自已的杀手锏。
她并没有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