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鑫想着是让里正卖地,里正想着的是如何应对乡亲们的质疑。
沉默良久的里正,终于开口。
“你这小子,就会装孙子。想干就干吧。丑话我可是说在前面,两年之期,若是赚不到分文,毫无条件的收回田地,你可别后悔。”
里正说的有条有理,都是萧景鑫自愿的,也怪不得他心狠。
其实里正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他要对付的是油嘴滑舌的村民,没有一个让人足以诚服的由头,还真说不过去,搞不好会落下损毁田地的话柄。
萧景鑫默不吭声的点点头,他明白里正的苦衷,领头人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人嘛,短短几十年,就得相互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为其考虑,定会意想不到的结果。
萧景鑫跟上官燕青就是如此,善良之人,始得善终。总有一群愿为他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贵人相助,泡菜买卖做的风生水起。
两人达成一致,气氛缓和了不少,刚刚的不悦早已抛在脑后。
院里呈现出叔侄热聊品茶的温馨场面,不知情的人,看不出半点瑕疵。
萧景鑫经过里正的同意,买了二十亩地,花了六十年银子,另外又给了三两银子当辛苦费。
尽管里正一在推辞,萧景鑫坚持己见,见拗不过他倔犟的脾气,只好收下。
两人寒暄了一阵,萧景鑫才起身告辞。
回到家时,天快擦黑。
乘着吃饭的空隙,大家都在,萧景鑫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在说都不是外人,上官燕青也没打算瞒着二房两口子。
虽说为了两个小妞上私塾,闹的有一些不悦,但二房两口子也是个明白人,早晚理解她的苦心。
这话可不假,杨氏并没有因为这事记恨上官燕青,跟往常毫无异样。
为了犒劳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上官燕青吩咐王婶抓了几只鸡杀了熬汤,给孩子大人补补身子,最主要肚里的娃儿也需要营养
。
这可乐坏了几个馋嘴的小家伙,汤还没上桌,便争着抢着尝鲜。
家里的肉是顿顿没断过,但熬汤的次数有限,毕竟一大家子人,花销不可小觑。
上官燕青就爱看大家那副馋猫样,这样做出的菜食才值得珍惜,不会糟蹋东西。
虽说家里不缺吃食,但也要培养大家的紧缺意识,安于享乐必为后忧。
她这也是为了大家好,做买卖有风险。说不定那一日陷入困境,一朝回到原点。大家也不致于手足无措,迷失自我。
上官燕青也算是良苦用心,真真正正把大家当成了一家人。
一顿汤足饭饱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各自的趣事,房子虽大,屋内却特别热闹。
看着大家眉开眼笑的模样,萧景鑫瞅准时机开口,“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跟上官燕青买了几十亩地,准备种植核桃。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随着话音落下,刚刚还热闹非凡的院子,顿时鸦雀无声,众人面面向觑。
这可在萧景鑫的意料之外,按理来说,在坐的亲如一家人,自己的决定还没被否定过。就算别人反对,他们也一直守护在身边。眼下如此反常,实属少见。
一时摸不着头脑的萧景鑫,扭头看向一旁的上官燕青,眼里满是疑惑。
本是好事,却如此为难,果真匪夷所思。
萧景鑫却未受大家的影响,他满脸坚定的望着上官燕青,心中默默发誓,只要自家媳妇儿认定的事,他支持到底,就算头破血流,在所不辞。
“三弟,我是你兄长才说这些,你是脑子进水了吧,好好的田地竟用来栽树,你是赚了些银子,得瑟的不知自己姓啥,乡亲们知道真相后,定会从中捣鬼,何必呢。更何况又没种核桃的技木有,只是泿费时间而已。”
萧雨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他说的可不假,村民们甚至把他想的更龌蹉。至于捣鬼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萧景鑫也没有把握能说服乡亲们,千人千个想法,也不可能通一所有人的思想。遭人诟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萧景鑫并没有愤怒的意思,相反,还特别感谢兄长的忠言逆耳。他傻呵呵的走到萧雨身旁,笑着安慰急躁不安的兄长。
“二哥,你说的这些我懂。我又不是傻子,这种核桃上官燕青懂,缩手缩脚,成不了大气事。知道你担心我们,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