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挽明 > 第215章 富饶的台湾岛

第215章 富饶的台湾岛

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又有郑成功麾下的强大海盗集团的弹压,他们很快就屈服了。

虽然他们认可了朝廷对于四海营的安排,但是他们对于耕种既无兴趣,也无技术。倒是在董卫贤的安排下,分成了一支支狩猎队。

这些狩猎队伍以新命名的嘉义县为中心,向南、东、北三个方向进行了狩猎及探索。在南方深入屏东平原后,四海营停下了脚步。

在他们的面前是势力较大的加里扬社和麻豆社,还有同荷兰人交好的新港人。董卫贤担心如果四海营过于逼迫,会使得两社也倒向荷兰人。

而嘉义县向东2、300里,就是一座连绵不绝的高山,由北向南把台湾分为东、西两部分。四海营向东开拓,获得了同汉人友好的平地土人部落的欢迎。

这些平原上的土人部落因为同汉人有所接触,已经从单纯的狩猎部族转变为农耕部落了。虽然四海营的狩猎活动侵犯了他们的猎场,但是也带来了诸多先进的铁器和日常用品。

而且这些土人部落位于平原和山地的边缘,时常被武力强悍的高山部落所侵扰。对这些部落来说,损失一些狩猎场地能够换来汉人的保护的话,他们倒也还能接受。

而从嘉义县向北的探索,则在大肚溪止步,再

往北就不再是平原地区了。从嘉义到大肚溪之间有25个村社,其中有15个属于同一个土人首领所统治,这些村落同汉人接触时间较长,也就是所谓的熟番。

在这几个月的狩猎和探索活动中,负责台湾垦殖公司台湾事务的董卫贤发觉,以嘉义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四季树木葱茏,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这块平原地势平坦,幅员广阔,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唯一的缺点就是降水量集中在6-8月,如果不修建水利设施,就会出现雨季水灾,旱季旱灾的状况。

但是如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块平原完全可以变成台**上的鱼米之乡。现在这块平原上的高产水田不到1000公顷,如果能够对平原上的河流进行整理修缮,修建沟渠和圳塘,那么水田面积可以扩大4-5倍。

如此一来,崇祯所要求的开发台湾耕地面积的任务,就能轻松完成了。不过现在这块平原上的土人加上大陆移民也就4、5万人,想要开发整个平原地区,至少也要增加一倍的人口。

董卫贤汇报完了他这几个月的工作之后,便粗略的谈了谈现在台**上负责民政的台湾知府周堪赓,和负责台湾海防的嘉义县男郑芝龙,这几个月都做了些什么。

前者抵达台湾之后,就迅速掌握了新成立的嘉义县的民政权力。并对整个嘉义县境内的土人、汉人村社进行了走访,动员了近千人对流经嘉义县的几条主要河流进行了初步的整治。

而至于郑芝龙,他对于周堪赓和董卫贤两人,对台湾内陆的开发并不反对,只是牢牢的掌握了北港的控制权力。

据董卫贤的报告,这位嘉义县男现在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新开的贸易口岸厦门岛。

由于许心素让出了福建的基业,使得郑芝龙终于取得了福建对外贸易的控制权。厦门岛的地理位置远比月港优越,如果不是他身上还有一个嘉义县男的爵位

,估计郑芝龙早就把台湾的基业转移到大陆上去了。

现在虽然他还分了一部分精力建设着北港,但是大部分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厦门岛上。厦门岛距离郑芝龙家乡晋江安海镇不远,他在这里大兴土木,可以说算是衣锦还乡了。

听完了董卫贤送来的报告,朱由检慢慢的回味了一下,便询问道:“这台湾知府周堪赓和嘉义县男郑芝龙,有没有奏章随船送来?”

王承恩翻了翻手上的文件后,马上说道:“两人都有奏章,陛下可要听听?”

“唔,念念吧。”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王承恩立刻翻找了两份奏章出来,他首先念的是周堪赓的奏章,这位新任台湾知府的奏章内容,同董卫贤的汇报大同小异。

不过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台湾西部的平原地区土地虽然肥沃,但是想要全部改成稻米产地恐怕有些得不偿失。

他参考了荷兰人对于台湾土著的农业指导之后,认为开发台湾除了迁移人口和修缮水利设施之外,农业方面也应该改成三年轮作制。

即三分之一种植甘蔗,三分之一种植杂粮,三分之一种植稻米。其中杂粮和甘蔗种植不需要过多的用水,可以很好的抵抗可能出现旱情,比较适合于台湾的农业。

而台湾的土质较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