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应劭《艺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称野老。”丘迟诗:“野老时一望。”
④《淮南子》:“河鱼不得明目。”晋乐曲:“酤酒不取钱。”
⑤《亢仓子》:“政省则人淳朴。”
⑥陶潜诗:“山川一何旷。”
其七栜树寒云色①,茵蔯春藕香②。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③。野鹤清晨出④,山精白日藏⑤。石林蟠水府⑥。百里独苍苍⑦。(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①棘乃小枣,棘下铺单,颇无佳致,当是栜树。《诗正义》:“白色为栜,赤栜为桋。”郭璞曰:“赤栜叶细而岐锐,白栜叶员而歧大,木也。”陶潜诗:“寒云没西山。”
②《本草》:茵蔯,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
③赵氏以单为铺地之单,乃布单也。邵氏以单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谓方曰笥,圆曰箪。朱氏从前说。郑望《膳夫录》:韦仆射巨源,有烧尾宴食单。
④《世说》:“昂昂如野鹤之在鸡群。”秦嘉诗:“清晨当引迈。”
⑤《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庚信诗:“山精镂宝刀。”
⑥石林,丛石如林也。《楚辞》:“焉有石林。”《述异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此石。
⑦江淹诗:“山气亘百里。”梁萧统诗:“渐见岫苍苍。”
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触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遗远,随意命笔,变幻生动如此。
其八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①。醉把青荷叶②,狂遗白接③。刺船思郢客④,解水乞吴儿⑤。坐对秦山晚⑥,江湖兴颇随。(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①曹植诗:“走马长楸道。”《唐书?安乐公主传》:尝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张礼《游城南记》:池在韦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亦当在其傍。
②《西阳杂俎》:魏郑公悫,取大荷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传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叶,醉中把此为戏,顾氏以为饮器之名,非是。汉《招商歌》:“青荷昼偃叶夜舒。”
③《晋?山简传》:时人歌曰:“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尔雅注》:“白鹭翅上有长翰,江东取为接。”
④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吴儿善泅水。《庄子》:刺船而去。山涛诗:“刺船莲花浦,郢客思遨游。”郢,乃楚之都。
⑤解水,识水性也。谢朓诗:“吴儿未习水,歇笑轻波澜。”
⑥梁高爽诗:“坐对空寂宇。”秦山,即终南山。
诸家以上六句为追叙旧游,非也。此游本在夏时,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岂指平时游历耶。诸章言鲜鲫香芹,言绿笋红梅,言生菜食单,言醉把荷叶,知园中留饮非一日矣。此章所忆经过兴会,盖同属游园事也。
其九床上书连屋①,阶前树拂云②。将军不好武③,稚子总能文④。醒酒微风入⑤,听诗静夜分⑥。絺衣挂萝薛⑦,凉月白纷纷⑧。(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顾注”五六乃倒装,本言风入而酒醒,夜分犹听诗也。诵诗者,必何氏子弟。“赵汸注”微风凉月,不作对耦,转换开阖,意态无穷,此所谓大家数也。)①《南史?萧恭传》:“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
②《世说》: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车骑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③《颜氏家训》: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归去来辞》:“稚子候门。”
④《前汉?贾谊传》:诸生于是以为能文。
⑤《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诗:“微风动袿。”
⑥静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诗:“静夜不能寐。”《周礼》:“以星分夜。”《韩非子》:“夜分而闻鼓新声者。”
⑦薛荔女萝,见《楚辞》。岑文本诗:“雕楼网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