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杜甫全集(一) > 第八节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第八节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安禄山反,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此诗当是其年十月作。此时反信未至,而逆迹已萌,观篇中虾蟆长虬可见,依梁编为是。同,和也。灵湫,水池名。《杜臆》:题主汤东之灵湫,非咏汤泉也。故篇中详叙湫之改移,与龙之灵怪,而汤泉只阴火数语,以引起灵湫。

东山气濛鸿①,宫殿居上头②。君来必十月③,树羽临九州④,阴火煮玉泉⑤,喷薄涨岩幽⑥。有时浴赤日⑦,光抱空中楼⑧。(首叙驾幸骊山。阴火以下,志汤泉胜景。祭龙有期,故来必十月。山势最高,故下临九州。阴火,言泉之温。喷薄,言泉之涌。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①东山即骊山。《述征记》: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虎源。《淮南子》:未有天地之时,濛鸿澒洞,莫知其门,“赵注”气濛鸿,山形如蒙云雾也。

②《唐书》:骊山宫,贞观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温泉宫,天宝十载改曰华清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古乐府:“夫婿居上头。”

③《长安志》:开元后,帝每岁十月幸温汤,岁尽而归。

④《诗》“设业设虡,崇牙树羽。”树羽,立羽藻盖也。《禹贡》:“九州攸同。”

⑤《海赋》:“阳冰不治,阴火潜然。”《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黄,其泉则温,故云:阴火若煮。杨慎曰:《易》:“泽中有火。”《素问》:“泽有阳焰。”注:“阳焰,如火烟腾腾而起于水面者是也。”盖泽有阳焰,乃山气通泽,山有阴霭,乃泽气通山。唐顾况《使新罗》诗“阴火螟潜浇”是也。陆机诗:“玉泉涌微澜。”

⑥《吴都赋》:“喷薄沸腾。”

⑦《山海经》:“出于旸谷,浴于咸池。”黄希曰:开元十四年十二月乙巳,日色赤如赭。何逊诗:“赤日下城闉。”

⑧陶潜诗:“荡荡空中景。”《长安志》:骊山有观风楼、羯鼓楼。

阆风入辙迹①,旷原延冥搜②。沸天万乘动③,观水百丈湫④。幽灵斯可怪,王命官属休⑤。初闻龙用壮⑥,擘石摧林丘⑦。中夜窟宅改⑧,移因风雨秋⑨。倒悬瑶池影⑩,屈注沧江流(11)。味如甘露浆(12),挥弄滑且柔(13)。(此记驻跸灵湫。初闻以下,志湫龙神异,及湫水之洁清。阆风旷原,借讽荒游。屈万乘之尊,而往祀灵湫,事近矫诬,故曰可怪。倒影,谓宫殿下映。屈注,谓众水奔赴。)①《大人赋》:“登阆风而遥集。”《十洲记》: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武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颜延之诗:周御穷辙迹。”赵曰:周穆王欲车辙马迹遍天下。

②《穆天子传》: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大旷原,万四千里。冥搜,见慈恩寺诗。

③《东征赋》:“旌旗拂天。”《芜城赋》:“歌吹沸天。”万乘动则轰然有声,当作沸天。赵岐《孟子注》:兵车万乘,谓天子也。

④《孟子》:“观水有术。”《长安志》:泠水,一曰零水,在临潼县东三十五里,亦曰百丈水。赵曰:《水经注》:泠水南出浮胏山,浮胏山,乃骊山之麓也。沈约诗:“百丈注悬淙。”扬雄《蜀都赋》:“火井龙湫。”

⑤《杜臆》:官属休,谓休沐以致祭。《汉书?郑当时传》:其推毂士乃官属丞吏。《穆天子传》: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⑥初闻,追叙昔闻也。《易?大壮》:“小人用壮。”

⑦谢惠连诗:“落雪洒林丘。”

⑧曹植诗:“中夜指星辰。”《江赋》:“瑰奇之所窟宅。”⑨“钱笺”《长安志》:汤泉水,在汉阴盘故城东门外,去昭应十五里。贞观中,乘舆将自东门入,时水暴涨平岸,见物状如豬,当土门卧,命有司致祭,其物起向北,因失所在。开元八年冬,乘舆自南入,至半城,黑风从东北角起,倏忽满城,从官相失。上策马逾城,下至渭川,去气稍解,怅然还宫。时翰林学士王翰作《答客问》上之。词曰:“龙跃汤泉云渐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剧谈录》:咸通九年春,华阴县南十余里,一夕风雨暴作,有龙移湫,自远而至。先是厓垅高来,无贮水之所。此夕迥从数丈小山,自东西直亘南北。峰峦草树,一无所伤,碧波回塘,湛若疏凿。

⑩《天台赋》:“或倒影于重溟。”庐山道人《游石门诗序》:“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瑶池,见慈恩寺诗。

(11)《水经注》:屈而北注。谢朓诗:“回瞰沧江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