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注”天宝十五载夏,公自奉先来依舅氏崔十九,故首曰:“客从南县来”、“况当朱炎赫。”“钱笺。”“《元和郡县志》:白水,汉衙县地,春秋秦晋战于彭衙是也。后魏置白水郡,南临白水,因以为名,唐属同州。
客从南县来①,浩荡无与适②。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③。(首叙来踪,兼记时候。《杜臆》:公方避乱,故有浩旅食之语。)①古诗:“客从远方来。”“钱笺”《寰宇记》:蒲城县,本汉重泉县地。后魏分白水县置南白水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废帝三年改为蒲城。开元中,改为奉先。公从奉先来,循其旧名,故曰南。黄希曰:白水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同州又在京兆东北二百五十里。
②谢朓诗:“浩荡别亲知。”
③梁元帝《纂要》:“夏曰朱夏、炎夏。”
高斋坐林杪①,信宿游衍阒②。清晨陪跻攀③,做睨俯峭壁④。崇冈相枕带⑤,旷野回咫尺⑥。始知贤主人⑦,赠此遣愁寂。(此叙高斋远景。时公寄寓高斋,故得朝夕览胜,曰赠此遣愁,喜托居也。)①魏收诗:“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
②《诗》:“于汝信宿。”《左传》:“再宿曰信。”《诗》:“及尔游衍。”《易》:“阒其无人。”
③宗炳诗:“清晨陟阻崖。”
④《江赋》:“冯夷倚浪以傲睨。”《水经注》:“险峭壁立。”陈后主诗:“峭壁耸春风。”
⑤傅亮诗:“总旆崇冈。”《北史》:韦敻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⑥古歌:“率彼旷野。”徐干诗:“虽路在咫尺。”
⑦古辞:“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组。”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浙沥①。上有无心云②,下有欲落石③。泉声闻复息④,动静随所激。乌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⑤。此摹高斋近景。上四记所见,下四记所闻。青冥,言树色。层冰,比树阴。泉声写得幽细,乌呼说得惨凄。
①《云赋》:“霰淅沥而先集。”
②《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
③张载《叙行赋》:“岌隗其欲落。”《水经注》:吴山,崩峦倾仄,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④宋之问诗:“石上泉声带雨秋。”
⑤《汉?宣帝纪》:“毋得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吏隐适情性①,兹焉其窟宅②。白水见舅氏③,诸翁乃仙伯④。杖藜长松下⑤,作尉穷谷僻⑥。为我炊雕胡⑦,逍遥展良觌⑧。(此述舅氏款待之情。崔翁作尉,诸舅在焉,避乱相逢,故喜良觌。)①《汝南先贤传》: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沈约诗:“情性犹未充。”
②天台赋:“灵仙之所窟宅。”
③洙曰:《左传》:晋文公谓子犯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借用其语。
④《集仙传?大茅君传》:有紫阳左公,太极仙伯。又:神仙王知远谓弟子曰:“吾渐游洞府,仙曹除吾为少室仙伯。”“朱注”梅福为南昌尉,人传以为仙,崔是白水尉,故以仙伯称之。
⑤杖藜,注见前。宗炳诗:“长松列竦肃。”
⑥《左传》:“深山穷谷,固阴冱寒。”
⑦宋玉《风赋》:“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
⑧《晋书》:袁粲独步园林,杖策逍遥。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
坐久风颇怒①,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歘翻盘涡坼②。何得空里雷③,殷殷寻地脉④。烟氛霭崷崒,魍魉森惨戚⑤。昆仑崆峒巅⑥,回首如不隔⑦。(此述山中变幻之状。风狂永激,故蛟坼盘涡。雷动烟迷,故魍魉惨戚。《杜臆》:谓写景而兼影时事,语含比赋,是也。云峰矗峙,如昆仑崆峒,回首恍见焉。)①《庄子》:“万窍怒号。”
②《海赋》:“盘涡谷转。”
③《诗》:“殷其雷。”《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
④《华山志》:岳东北有云台峰,其山两峰峥嵘,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
⑤《左传》:“魑魅魍魉。”注:“魍魉,川泽之神也。”《淮南子》:“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
⑥“朱注”昆仑崆峒,在白水西北。
⑦相如《封禅文》:“回首面内。”
前轩颓反照①,巉绝华岳赤②。兵气涨林峦③,川光杂锋镝④。知是相公军⑤,铁乌云雾积⑥。玉觞淡无味⑦,胡羯岂强敌⑧。长歌激屋梁⑨,泪下流衽席⑩。(此望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