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浮图,有三宝塔,冯楞伽画车马并帐幕人物,已剥落。东壁北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⑦《画断》:吴道子尝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云雾。庾信诗:“龙来随画壁。”
其三灯影照无睡①,心清闻妙香②。夜深殿突兀③,风动金琅珰④。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玉绳迥断绝⑤,铁凤森翱翔⑥。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⑦。(此记夜间见闻之景。上六,自初寝至夜深。下六,自夜起而将晓。“远注”此首以闻见二字作骨。灯影,见也。妙香,闻也。殿突兀,见也。金琅珰,闻也。天黑二句,闻见俱寂也。玉绳二句,仰而见也。梵放二句,侧而闻也。有此见闻之清净,因以慨沃野之尘沙矣。五更将晓,故玉绳隐迹,而铁凤露形。)①崔融诗:“九陌连灯影,千门照月华。”《维摩经》:“譬如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
②杜修可曰:《维摩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皆以香作楼阁。
其国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得藏三昧。希曰:《增一经》:有妙香三种,谓多闻香、戒香、施香。此三香逆风顺风无不闻之,最胜无等,吴均诗:“空香清人心。”
③《海赋》:“突兀孤游。”
④《汉?西域传》注:“琅珰,长锁也。今殿塔皆有之,一曰殿角悬铃,其声琅珰。”希曰:琅珰二字,见《汉书?王莽传、西域传》,皆以为长锁。后汉囚司徒崔烈以琅珰锁。此诗所用,当指铃铎。苏子瞻“风动琅珰月向低”,洪龟父“琅珰鸣佛屋”,皆本此诗。
⑤《春秋元命苞》:“玉衡南两星为玉绳,张融《海赋》:“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
⑥《西京赋》:“凤骞翥于甍标,感溯风而欲翔。”薛综注谓作铁凤凰,令张两翼,举头敷尾以函屋上,当栋中央,下有转枢,常向风如将飞者。《诗》:“将翱将翔。”
⑦崔融诗:“北风卷尘沙。”
黄生曰: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能入妙。“夜深殿突兀”。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此下句句是暗中景象。
其四童儿汲井华①,惯捷瓶上手②。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③。明霞烂复阁④,弄雾奉高瞩⑤。侧塞被径花⑥,飘飖委墀柳。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⑦。晤语契深心⑧,那能总钳口⑨?奉辞还杖策⑩,暂别终回首。泱泱泥污人(11)国多狗(12)。既未免羁绊(13),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14)?(此记早晨惜别之意。童儿四句,朝起之事。明霞四句,晓时之景。艰难六句,言宾主相投,欲别不忍。泱泱六句,言世乱难容,还期后会。)①汲井以供洒扫。《易》:“汲井几至。”《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
②金俊明曰:不濡地,似无帚,言洒扫之轻且洁耳。
③《周礼》:凡寝中之事扫除。
④陆机诗:“蔚若明霞烂。”薛梦符曰:《广韵》:“复,重也。”古诗:“阿阁三重阶。”“钱笺”《长安志》:大云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王勃诗:“复阁重楼向浦开。”
⑤梁元帝诗:“能令云雾搴。”《选注》:“搴,开也。”
⑥侧塞,花多貌。《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⑦郭璞诗:“山川隐遁栖。”佳期后,谓遁迹已迟。谢灵运诗:“佳期缅无像。”
⑧《诗》:“可以晤语。”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
⑨那钳口,每谈及时事也。贾谊《过秦论》:“钳口而不言。”《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者也。”
⑩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青州刺史临去奉辞。陆机诗:“杖策将远寻。”
(11)《诗》:“维水泱泱。”注:“深广貌。”
(12)《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钱笺”冯已苍曰:“听,疑谨切,笑貌。”《上林赋》:“无是公听然而笑。”与此意义殊远。梦弼曰:鱼斤切,字当作狺,犬吠声也。《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顾炎武曰:《韩非子?外储说》: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陈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鲍昂曰:是时贼将张通儒,收录衣冠,污以伪命,不从者杀之,故云泥污人、国多狗。
(13)《晋?载记》:“马能千里,不免羁绊。”
(14)“远注”公诗用执热,俱作热不可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