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杜甫全集(一) > 第五十节 洗兵行

第五十节 洗兵行

谓之豪。”《史记》:沛公时时问邑中豪俊。

⑥《史记》: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易》:“乾坤定矣。”晋武帝《告上帝文》:“拨乱济时。”

⑦《史记?郦生传》:“齐王引兵东走。”《世说》: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遂命驾东归。

⑧魏武帝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古诗:“越鸟巢南枝。”⑨《楚辞》:“青春受谢。”《风俗通》:黄帝始制冠冕。

⑩天子之宫紫微,故谓宫中谓紫禁。谢庄哀诔:“收华紫禁。”王融诗:“烟花杂如雾。”

(11)赤城谢省曰:鹤驾,东宫所乘。凤辇,天子所御。言鹤驾通宵,备凤辇以迎上皇;鸡鸣报晓,趋龙楼以伸问寝也。《汉宫阙疏》:白鹤宫,太子所居。《艺文类聚》:太子晋乘白鹤仙去,故后世称太子之驾曰鹤驾,禁曰鹤禁。《通典》:隋太子左右监门率,唐垂拱中改为鹤禁卫。《唐书?仪卫志》,辇有七,一曰大凤辇。隋炀帝诗:“翠霞承凤辇。”

(12)《文王世子》:鸡初鸣,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汉书》: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雍录》:桂官南面有龙楼门。《博议》:史:肃宗即位,下制曰:“复宗庙于函锥,迎上皇于巴蜀,导鸾舆而反正,朝寝门以问安,朕愿毕矣。”公诗正用诏中语。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①。汝等岂知蒙帝力②,时来不得夸身强③。关中既留萧丞相④,幕下复用张子房⑤。张公一生江海客⑥,身长九尺须眉苍⑦。征起适遇风云会⑧,扶颠始知筹策良⑨。青袍白马更何有⑩,后汉今周喜再昌。(此叹扈从者滥恩,望宰相得人以致太平。《杜臆》:当时封爵太滥,甚至以官赏功给空名告身,凡应募者,一切皆金紫,公故伤之。其称张镐有扶颠筹策语,人或疑之。考史,至德二年四月,罢房琯而相镐,至次年二月,因论史思明不可假威权,又论许叔冀临难必变,上不喜。且不事中要,故罢相。已而思明果反,叔冀果降贼,其料事之审如此。至两京收复,俱在镐相时,孰非宰相之功耶?梦弼注:青袍白马,言思明、庆绪可平。后汉今周,以汉光、周宣比肃宗也。)①《汉书?传赞》:“攀龙附凤,并乘天衢。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吴志?鲁肃传》:“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②《晋书?苟勋传》:“汝等亦当宦达人间。”《前汉?张耳传》:“秋毫皆帝力也。”

③陶潜诗:“时来苟冥合。”

④《汉书》: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史记?萧何传》: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使给军食。“朱注”萧丞相未知何指。蔡梦弼谓杜鸿渐。考《唐书》,肃宗按军平凉,鸿渐建朔方兴复之谋,且录军资器械储廥上之。肃宗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吾萧何也。”旧注云,“京师既平,以萧华留守,故比之萧何。”《钱笺》云:房琯自蜀奉册留相肃宗,故比之萧相。两说互异,当从朱注为正。

⑤《战国策》:“乐羊坐于幕下。”《汉?高帝纪》: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朱注”张子房谓张镐。至德二载五月,琯罢相,以镐代之。

⑥《旧唐书》:张镐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好谈王伯大略,自褐衣拜左拾遗。玄宗幸蜀,徒步扈从,玄宗遣赴行在,至凤翔,奏议多有弘益,拜谏仪大夫。寻代房琯力相,《隐逸传》:“放情江海。”《说苑》:孔子犹江海也。

⑦《后汉?文苑传》:赵壹身长九尺、美须豪眉。

⑧《云台二十八将论》:“咸能感会风云。”王粲诗:“遭遇风云会,托身鸾凤间。”

⑨徐陵诗:“力弱不扶颠。”《老子》:“善计不用筹策。”

⑩《南史?侯景传》: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给以青布,悉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庾子山《哀江南赋》:“桀黠构扇,凭陵畿甸。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寸地尺天皆入贡①,奇祥异瑞争来送②。不知何国致白环③,复道诸山得银瓮④。隐士休歌紫芝曲⑤,词人解撰清河颂⑥。田家望望惜雨干⑦,布谷处处催春种⑧。淇上健儿归莫懒⑨,城南思妇愁多梦⑩。安得壮士挽天河(11),净洗甲兵长不用(12)。(末记祯符迭见,欲及时收功,以慰民心也。“张远注”前六,颂其已然。后六,祷其将然。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